经过这番高效的加工,他将一块脆弱的原材料,变成了一张四边都有坚固框架支撑的,可以承受巨大冲击力的成品刺网。
然后,他将这张由他亲手加固完成的刺网完全展开,平铺在冰面上。
接下来是整个系统中最为精妙的一步,将渔网的顶边,那条串着一排排小巧塑料浮子的浮子线,每隔一米,就用一小段短绳,牢牢地系在冰面上那段主绳上。
而渔网的底边,那条嵌着一串串沉重铅坠的铅坠线,则完全保持自由,不与任何绳索连接。
这些铅坠可以让渔网在水下自我展开。,整张渔网,现在就像一件「衣服」,被穿到了传送带上。
他解开之前作为锚点的斧子,开始拉动这个巨大的绳圈,他的动作沉稳而有力,被主绳牵引的渔网顶边,率先被平稳地拖入第一个冰洞,缓缓沉入水下。
与此同时,完全自由的渔网底边,因为自身的铅坠重量,立刻自然地、垂直地向着河床方向下沉。
顶边的浮子提供了向上的浮力,将网顶往上拉,底边的铅坠则提供了向下的重力,将网底往下拉。
两者完美地协同工作,确保了渔网在进入水下的那一刻起,就是以一个完全垂直展开的「墙」的姿态,被主绳牵引着,横向地穿过冰下的黑暗世界。
与此同时,水下那段干净的主绳,从同一个洞口被拉了上来,回到冰面上。
随着他持续地拉动,直到整张渔网都完全进入水下,并且通过绳索的张力感知到,它已经处于两个冰洞之间的最佳位置。
接下来,是最后一步,也是整个工程中最具智慧的「锁死」环节。
他走到了冰面上那段长达十四米的主绳的正中央位置。
从身边拿起一根之前削下的、长约一米的结实短木棍,将它从绷紧的主绳下方穿过。然后,他将木棍的一端向上提起,让主绳稳稳地挂在了木棍的中央。
紧紧地握住木棍的两端,深吸一口气,开始像拧紧一根巨大的发条一样,用力地转动起来!
「一圈,两圈,三圈—」
随着木棍的每一次翻转,主绳被一圈圈地绞在了木棍的杆身上。
然后可以发现,以木棍为中心,两边的绳索同时被收紧,形成了两条对称的、螺旋状的扭结,
像两条相互缠绕的巨蟒,将巨大的张力均匀地传递向两端的冰洞。
当他感觉到绳索的张力已经达到极限,木棍都因为巨大的压力而发出「嘎吱」声,再也无法多转动分毫时,停了下来。
他小心翼翼地将这根被巨大扭力锁死的木棍,缓缓地放倒在冰面上,绳索自身的巨大张力,把它死死地压在粗糙的冰面上,使其无法移动,也无法反向松脱。
锁死完成了!
这个静静地躺在主绳中央的木棍,它不需要任何锚点,仅凭自身的扭力和绳索的张力,就将整个庞大的水下渔网牢牢地固定住了。
这是一个纯粹利用物理原理构建而成,简单到极致却又牢不可破的完美「制动器」。
做完这一切,天色已经开始偏西。
林予安站在冰面上,看着那两个遥遥相对的冰洞,以及那根在冰上被一根木棍拧成麻花状的绳索。
他的脸上,没有丝毫的疲惫,只有一种完成了一项伟大工程后巨大的满足感。
这道看不见的「水下之墙」,将成为他在这片冰封王座上,最可靠高效的粮仓!
他并没有立刻返回冰钓木棚,因为还有一项重要工作要做,在极地的严寒中,这两个直径二十厘米的冰洞,要不了一晚上就会被冻得结结实实,明天他想收网,就得重新费力凿开。
必须为这两个关键的「埠」做好保温,他走到之前砍伐用来压住冰下木杆的云杉树附近,捡起了一堆云杉松针。
然后,走回到冰洞旁,将那些干燥、蓬松的云杉松针,一把一把地塞入冰洞之中。它们之间充满了无数微小的空气隔层,这是自然界中最廉价,也最高效的「保温」材料。
他不断地填充,直到将两个冰洞都用松针塞得满满当当,只在绳索穿过的位置留出一点缝隙。
这个方法,与他清晨清理冰洞时所展示的原理完全相同,能极大地延缓冰洞的封冻速度,并破坏冰的结构。
它能极大地延缓冰洞的封冻速度,或许明天清晨冰面还是会结上一层薄冰,但那只需要用手轻轻一捅就能破开,绝不会像其他冰面一样,需要耗费巨大的体力重新开凿。
最后,他还在松针的顶上,盖上了一层厚厚的干燥的积雪。
这样一来,一个简易但高效的「保温塞」就完成了。
做完这最后的收尾工作,他才满意地拍了拍手,收拾好所有的工具,返回冰钓木棚。
至于那张网里,今夜会有怎样的收获,那是属于明天的惊喜。
(距离开奖还有5天,大家多多投月票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