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速读谷

菜单

大多数人(包括我自己),我们是建立在一条还能勉强通车的土路和一小时车程外的五金店之上的。

而他选择的这个地方,看地图就知道,几乎是文明的尽头。这意味着,他没有任何犯错的余地。视频里,他每一次切割、每一次吊装,都精准得像个机器人。

这不是为了炫技,而是因为他承担不起任何失误的后果。一块木料切废了,一颗螺丝拧花了,可能就没有备用的。

这种在绝对压力下,依然能保持冷静和精准的能力,才是一个真正的生存主义者最核心的品质。他建造的不仅仅是一座房子,更是一个完全自给自足的、可循环的生态系统。

规划、技能、对风险的预判……这才是真正的『离网家园生活』宗师课。向您脱帽致敬,先生,您赢得了我的订阅和最深的敬意。】

视频的病毒式传播,甚至吸引了一些西方主流媒体的注意。

科技博客「The Verge」的一位编辑在评论区留言道:【嗨,林,了不起的作品。我们正在考虑在一篇关于技术、手艺与数字时代新浪潮家园生活者交集的文章中,报导你的故事,请检查你的商务邮箱。】

威斯曼的木屋里,林予安安静地坐在书桌前,刷新着网页,看着第一条「前排!」的弹幕飘过,然后是第二条,第三条……

他看着弹幕从稀疏变得密集,再到如同洪水般淹没屏幕……

林予安安静地坐在书桌前,屏幕的光映照着他平静的脸庞。

他没有去过多地关注那些飞速跳动的数据,而是慢慢地、一条一条地,阅读着评论区里那些跨越了语言和国界的善意与赞美。

也看到了那些刺眼的偏见与无知,以及更多陌生人自发站出来为他、为中国进行的辩护。

他看到了克劳斯的敬佩,看到了德州农场主的买家评价,看到了英国工程师和法国留学生对他背后那个真实中国的辩护与维护。

林予安的脸上露出了一丝久违的微笑,那是一种超越了个人成就的满足,而是更深层次的作为一名中国人的自豪。

然后,他将注意力完全集中在了后台的数据面板上。

仅仅十分钟,B站的播放量就已经跳到了一个惊人的数字,十五万。

黄金时间的发布,加上几百万粉丝的打底,让这个两小时的长视频,拥有了堪比顶级热门短视频的恐怖初速。

与此同时,YouTube频道的观看次数也稳稳地突破了一万五千,欧洲的观众们在他们的午餐时间,贡献了第一波坚实的国际流量。

林予安端起旁边的威士忌,浅呷了一口,心情平静。他知道这仅仅是个开始。

他没有再频繁地刷新,而是点开视频本身,戴上耳机,将弹幕透明度调到最低,开始和粉丝们一起,重温那个夏天。

看着自己在极昼的阳光下砍倒第一棵树,看着弹幕从稀疏变得密集,再到如同洪水般将整个屏幕淹没。

时间在不知不觉间过去。

当他再次切换回后台时,那条代表着播放量增长的曲线,几乎是以一种近乎垂直的角度在向上攀升!

B站的播放量,已经凶猛地突破了八十八万大关,点赞数超过十五万,而代表着观众最高认可的投币数,也轻松越过了五万的门槛。

最让他感到震撼的,是后台实时显示的在线观看人数,此刻,正有超过二十万人,在与他一同在线观看这段漫长的建造史诗。看来国内失眠的夜猫子还是一如既往的多。

视频毫无悬念地,已经冲入了B站热门总榜的前五。而在YouTube上,观看次数也暴涨到了九万。

评论区里,德州农场主和德国木工克劳斯那两条「现身说法」的热评,已经被顶到了最前面,获得了上千条回复。

时间流逝,窗外的极光变换着舞姿,威斯曼的凌晨三点,林予安准备去睡前最后一次刷新后台。

此刻,国内正是晚上十点,B站深夜流量的又一个高峰期。这一次,数据彻底「爆炸」了。

B站的总播放量,赫然显示为二百一十万!发布仅三小时,便轻松地完成了许多UP主梦寐以求的「百万播放」成就,并且翻了一倍。

上一页目录下一页

相关小说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