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速读谷

菜单

第148章 ,陶笛声(求订阅!)

南京路是沪市的大马路,十里长街,繁花似锦,闻名于世。

而在复旦,也有一条大马路,它就是后世的光华大道,在八十年代别称「南京路」。

为什幺称它是「南京路」呢?

因为它是复旦校园东西向最长的大道,全长近800米,热闹喧哗。每当上课时,学生人流即由东(宿舍楼)向西(教学楼)行进;下课后,大家又由西向东,涌向宿舍与食堂。

沪市南京路两边是鳞次栉比的商店。

复旦「南京路」两侧则有专栏和墙报。内容五花八门,每天吸引着不少学生。现如今没有电脑、手机,更没有网际网路,复旦最新要闻、娱乐八卦以及诗歌、小说,主要出现在「南京路」上。

从复旦正门进去,最先看到的是伟人雕像,李恒驻足瞻仰一番后,同邹平出现在了校园南京路上,两人没去管那些诗歌和新闻,而是在沿着公告栏细细察看,只是可惜,寻了许久也没发现出租房子的小GG。

又把附近的各式各样的GG小贴纸摸索一边,依旧没有。

半个小时过去,两人对视一眼,脸色慢慢变得沉重了起来。

邹平安慰道:「我们干脆直接去教职工宿舍区域看看,说不定那边有。」

李恒想了想,点头,也只能如此了。

复旦教工宿舍一般分布于国年路、国权路、国顺路上,说是宿舍实际上是教工独立分配房,告别校内集体宿舍生活的开始。

说到复旦宿舍,其实还挺有历史的,在过去有着三村四庄之称,」又名「复旦村庄」,内有一二百幢日军占领时期遗留下来的平房、小楼和联排建筑,构成「村舍」。是复旦由渝返沪时师生宿舍的统称。

它们是庐山村、徐汇村、嘉陵村、德庄、筑庄、淞庄和渝庄。分别寓意七个地名:庐山、徐家汇、嘉陵江、赫德路、贵阳、吴淞和重庆。

解放后,为了要与「旧复旦」切割,复旦不少地名、楼名都被改名,不少以阿拉伯数字替代——从此,「三村四庄」名称不复存在。

如,庐山村改为第一宿舍,徐汇村为第二宿舍,德庄为第三宿舍,嘉陵村为第四宿舍,筑庄为第五宿舍,淞庄为第六宿舍,渝庄为第七宿舍。

李恒两人最先跑的是嘉陵村,也即第四宿舍,三排四层楼房,屋檐瓦顶,外观灰土老旧,都是大单间。一般是脱离单身生活的职工房,是复旦分房制度的起步阶段。

更新不易,记得分享网

房间虽大但厨卫在公共区域合用,泡开水的「老虎灶」在中间楼的底下,宿舍对面是工会、中灶食堂和操场。

李恒看完后直摇头,真他娘的,自己一身厨艺,沪市菜又吃不惯,这也太不方便了些。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相关小说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