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老大《人民文学》也要张大嘴巴痛哭流涕的逆天水平啊!
那就更别说《十月》、《当代》、《花城》等文学杂志了,羡慕有!嫉妒有!疯狂更眼红更是应有尽有!
短短一个星期就突破了220万册,第四次力压《人民文学》,这在业界引起了巨大轰动。
作家十二月之名再次闪耀文坛!
《文化苦旅》再次屠版国内各大新闻报纸!
好多杂志社坐不住了,纷纷把手偷偷摸摸伸到了《收获》杂志内部,用金钱开路,用前程诱惑,他妈的就差美女了。目的就是为了套取作家十二月的真实个人消息。
这个星期,已经有6波人马私下找过编辑邹平,问他能不能告知十二月是谁?问能不能拐带作家十二月一起跳槽?
面对海量金钱,面对过去辛苦6年都赚不到的钱,邹平有好几次都心动了,但最后还是咬牙拒绝。
不拒绝不行啊,不是他清高,而是因为他明白,他带不走李恒。
李恒现在早已长成了参天大树,他这个编辑已经变得无关紧要了,更何况对方是廖主编和巴老先生看重的人,自己要是做这种昧良心的事,就算跳槽,职业生涯估计最多是昙花一现,一片黯淡。
金钱和金牌编辑梦之间,权衡一番,邹平不忘初心,继续留守《收获》
杂志。
见李恒专挑有关《文化苦旅》的新闻报导看,还看得津津有味,嘴角时不时挂着若有若无的笑意,两节课没理会他的柳月有些没忍住。
她写纸条问:你也读《文化苦旅》?
李恒正看新闻评论入迷咧,面对突如其来的纸条吓了一跳,老半天才回过神,拿起笔写:看。
回复言简意,主打一个没空。
不过柳月没打算放过他,写:你觉得写得怎幺样?
问我写的怎幺样?
嘴!这不是大水冲了龙王庙嘛!
李恒指指报纸上的新闻评论,不要脸地回:个个都在夸!清华教授夸了,北大教授夸,文坛作家夸了,文学评论员还在夸,你问我写得怎幺样?
一个字,牛逼!
心情太好,一时兴起写嗨了,李恒也懒得重新写,就那样直接塞给了同桌。
柳月看完面露古怪。
这些话压根不符合李恒的沉稳性子,要不是刚才亲眼看到他写的,都要打一个大大的疑问?
不过虽然语气浮夸了点,但内容却实打实的真实情况。
这让她想起了上周末去买《收获》杂志的光景,新华书店和各处报刊亭的读者蜂拥而至,人太多了,甚至还自发地排起了购买长队,这真的出乎了柳月的预料。
除了食堂打饭外,没想到还会有人为了买一本书去排队,还一排就是半小时甚至更久,那盛大场面真是让她膛目结舌,眼界大开。
那天她前后排了3次队,每次都是超过20分钟以上,结果每回快轮到她时就没货了,售货员告诉她们:库存已清空,需要等下一批书。
那一天,她奔波了好几家新华书店和不下7家报刊亭,结果一无所获,
最后还是跑到小姨家去,才拿到了最新版《收获》杂志。
她还记得当时的情景,小姨洗完藻,穿着睡袍慵懒地斜躺在沙发上看书,看《文化苦旅》。
柳月坐过去,问:「小姨,《文化苦旅》有这幺好看吗?你在看,爸爸和爷爷也在看。」
黄昭仪头也未擡:「自然好。」
柳月又问:「《活着》好?还是《文化苦旅》好?」
黄昭仪回答:「是不一样的题材,都好。"
顿了顿,她稍后补充一句:「不过我可能更喜欢《文化苦旅》,文字太优美了,特别有意境,等这书连载完,我要按着书里的地方一一去旅游。」
闻言,柳月侧头细细打量这位魔惬了的小姨,突然冷不丁问:「小姨,
你是不是喜欢作家十二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