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醒来,屋檐下挂着绵绵细雨。他也不知道这是深秋的第几场秋雨,只觉着有点寒,比湘南的天气还凉。
想想也是,沪市的纬度貌似比湘南还高不少哇,难怪如此。
瞧瞧时间,9:07
得咧,熬夜太晚,睡死了,第一节课都快要上完了。
着急慌忙穿上衣服,李恒出卧室就下意识要喊隔壁的麦穗,结果次卧门是开着的,压根没关。
不用想咯,麦穗这姑娘早走了。
目光巡视一圈,竟然发现茶几上摆放有豆腐脑和烧麦、油条。
嗯,旁边还有一张纸条,上面写有字:不知道你几点起床,怕粉坨,就没买粉了。
简简单单一句话,他心里暖暖的。
交朋友就要交这样的矣,不贪多,人生有一两个足矣。
洗漱完,李恒从卧室最底层抽屉找出一把黑伞,这是宋妤的,当初被自己截留了下来,一直当宝贝收藏舍不得用。
撑开伞,李恒不由自主想起了高考前夕和宋妤一起共用这把伞从邵市红旗路回一中的场景,当时还被老宋家夫妻俩捉了现场。
往事历历在目,莫名地,他突然好想宋妤了。
可能是心有灵犀,刚走进教室,柳月就塞给自己3封信。
最上面那封信的字迹是如此熟悉,只一眼,他就认出来是宋妤的。
头也未擡地道声谢谢,他迫不及待撕开了信封口子,从里掏出两页信纸。
这是破天荒的,竟然有2页,过往都是象征性的一页。
内容不多,主要分三段。
第一段,同往常的信件一样,她隔空像老友般讲述了她自己这一月的学习状况和大学生活,节奏轻松明快,娓娓道来。
总结就是,她过得挺好。
第二段,宋妤的笔锋一转,字里行间问的都是关于他的学业和写作,说的也是报纸上的新闻报导,
她在信中报喜:说北大最近掀起了一股《文化苦旅》热,不仅教授在课堂上公开大力推荐,学生之间也是口口相传,时不时在路边草地上、教室和图书馆、
甚至食堂都能看到有校友在翻阅这部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