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初邵志强发现这苗石龙时,他看清了这是一苗四品叶。四品叶参。年份已经不短了,所以它参须很清,没有多余的毛须。
但它年份又不及五匹叶、六匹叶,参须不会太长,所以赵军三人的工作量也不是很大。
当三人清理完两块石头周围的土,使石头整个都裸露在了外面。可此时两块石头底部挨着土,三人怕参须从上往下扎,就仍不敢贸然挪动石头。
「继续。」邵天鹏擡头对赵军说了这两个字,赵军瞬间明白了他的意思。邵天鹏是说继续挖,横着挖开石下的土。
三人继续动手,他们围跪在两块石头旁,皆是左手扶着石头,右手用鹿角匙拨动黑土。这两块青石虽不大,但是沉,每一块都得有三四十斤重。
随着石头下的土被三人挖开,三人单手就扶不住这石头了。邵天鹏最先放下鹿角匙,然后双手扶着石头。紧接着,赵军、张援民也是如此。
「爷们儿,你俩把住喽。」邵天鹏跟赵军、张援民交代这幺一句,然后从工具包里抽出了一根鹿骨钎子。
早年的十八道岗子,有其独特的放山文化。别的地方放山的工具都是鹿骨钎子,而十八道岗子却用一种独特的工具,叫鹿角匙。
邵家出自十八道岗子,但他们后来迁到了岭南,所以邵天鹏博采两家之长,鹿角匙、鹿骨钎子并用。
此时邵天鹏手持鹿骨钎子,轻轻地去拨两块石头夹缝中的土。
别看邵天鹏多年未上山,但手上功夫丝毫没落下。他的手很稳,动作很柔。在拨土的过程中,一根根参须被挑起、拨出。
拨出的参须被邵天鹏用另一只手的大拇指和食指轻轻地捏住、擡起,不让出土的参须干扰到后续的工作。
随着鹿骨钎子逐渐探入青石缝中,一根根参须被邵天鹏拈在了指尖。
这时借着林中微弱的光亮,邵天鹏模糊地看到了石缝中的参体。
邵天鹏知道不能再挖了,他单手扶着青石,右手拿着鹿骨钎子,隔着青石递给赵军道:「赵把头,你抠那边儿。」
在刚才擡石头的过程中,邵天鹏将赵军的动作都看在了眼里。
正所谓行家一出手便知有没有,邵天鹏一看就知道赵军有着与其年纪不相符的擡参经验。所以,邵天鹏才放心地将鹿骨钎子递到赵军手中。
在这关键时刻,赵军没往后退。他接过邵天鹏递来的鹿骨钎子,便开始拨那石缝中的土。赵军的手法不在邵天鹏之下,很快一根根参须便被他拈在了手中。
等看到参体,赵军停手,放下鹿骨钎子,然后使双手分别按住两块青石后,对邵天鹏道:「老爷子,你扶着这一块。」
赵军没具体指明是哪块,但此时张援民扶着右边那块,那幺邵天鹏自然就得扶左边那块。
就这样,赵军在中间扶着两块青石,张援民在右,邵天鹏在左。张、邵二人分别用力,将两块青石向左右开。
两块青石当中长出四匹叶石龙,就说明这两块青石合在一起的时间得有大几十年了。
虽然黑土的粘性不强,但合在一起这幺长时间的两块青石,想打开也不是那幺容易的,尤其这两块石头还重。
赵军见二人都有些吃力,紧忙唤人道:「宝玉、小臣,你俩过来帮搭把手。」
李宝玉、解臣闻言,紧忙转身奔这边赶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