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在他意料之中,没了念想,反倒省得后期耗费精力整修。
而且,烂透了也好,换新管网说不定比修旧的更省事,还能按新规划来,避免旧管线的布局局限。
那些旧时代的建筑倒是保存了不少,足以度过艰难的前期。
「就选.大波镇了!」
程野长舒一口气,转头向小张确认了自己的选择。
「好的,程检查官。」小张递过一个牛皮纸袋,「请您拆开试题作答,另外,这些资料我们需要收回,您是想再看一会儿,还是现在就开始答题?」
变成闭卷考试了?
程野毫不犹豫地接过试题袋:「现在开始。」
拆开纸袋,里面的试题比预想中更复杂,足足二十一道大题,全是开放式论述,没有标准答案。比如:
选择该地点的核心目的与战略意义,该区域的发展前景对幸福城整体规划的补充作用,短期建设目标(3个月)与长期发展方向(1年)的具体拆解,如何平衡流民安置速度与防御体系搭建的优先级.
但比起现代标书,这些试题又简单得多,不用精确核算每一分投入的成本,不用挖空心思在预算里「偷工减料」以增强竞争力,只需把为什幺这幺做、怎幺做讲清楚即可。
「程检查官,您有八个小时的答题时间,下午六点前提交即可。中间有任何需求,随时吩咐我就行。」小张贴心地补充道。
程野看了眼会议室正中央的挂钟,刚好是十点过五分。
八个小时足够他仔细打磨答案了,甚至还能在草稿纸上先打个完整的底稿。
笔尖落下的瞬间,思路已如潮水般涌来。
在选择目的一栏,他洋洋洒洒地写道:
「大波镇的核心价值在于『低成本启动』,白水坝修复可解决水电刚需,现有建筑(家家乐超市、镇政府办公楼)能快速转化为安置与办公场所,较从零建设节省至少40%初期资源。其60公里的区位优势,既能承接幸福城与工业区的辐射,又可作为向外拓展的前哨站,战略意义在于稳扎稳打,逐步外推」
「短期可依托周边特有黏土建造烧窑,恢复砖瓦生产,既能解决建材自给,又能为流民提供就业,中期需优先修复河堤,在临江处搭建两座桥梁,一座供车辆运输物资,一座专供行人通行,彻底打通与工业区的直供通道,长期可利用临江优势发展渔业养殖,手工,成为幸福城的食物补充点与轻工业支点.」
「有关水患应对,设立三级响应模式,组织人手加固河堤,清理排水渠,开辟水路引导水流导向.」
「.」
草稿纸上的字迹越来越密。
从资源调配到人员分工,从感染源防御到民众满意度提升,每一个问题都紧扣着大波镇的实际情况,没有一句空泛的口号。
旁边坐着的李马太却显得焦躁,抓耳挠腮,写几笔就停下挠头,尤其每次瞥见程野像上了发条似的疯狂输出,一张草稿纸写满又换一张,嘴角的燎泡都憋红了。
心里急的呀,无法用语言形容。
至于会场内其他检查官,少数三期、四期的老检查官同样下笔流畅,思路清晰,几个二期检查官则时断时续,偶尔停下来皱眉思索。
至于一期检查官,多半对着试题发呆,只能想到哪里写到哪里,字迹潦草得像是在涂鸦。
中午时分,工作人员推着餐车进来,分发加热好的蓝袋营养浆。
尽管味道难喝,但在场没人抱怨,大多三口两口灌下去,抹把嘴继续埋首答题。
谁都知道,这八个小时的笔锋较量,可能就决定了未来几年的命运。
窗外的天始终阴着,雨势时急时缓,敲打着玻璃发出沙沙声,与场内的笔尖划过纸张的声响交织在一起,倒生出一种奇异的专注氛围。
程野却始终埋首于试题,时而停顿思考,时而提笔疾书,直到缕缕金辉透过窗户,他也浑然不觉。
下午四点半,距离交卷还有一个半小时,他终于放下笔,开始逐字检查草稿。
确认逻辑无遗漏、措施可落地后,才将要点整理成正式答案,字迹工整。
最后通读时,他在末尾添了一句:「卫星城的核心是辅助发展,而非与幸福城和工业区竞争。大波镇的每一步建设,都应以让流民有处住、有活干、有盼头为前提,打造独特的渔业型手工卫星城。」
写完这句话,程野轻轻合上试题册,一股前所未有的踏实感涌遍全身。
或许他不是经验丰富的检查官,或许在武力与建设上还有很大短板,但这份方案里的每一个字,都凝聚着他对卫星城建设、对大波镇最朴素的理解。
不是复刻一座似幸福城这样的超级庇护城,而是建造一处吸引流民扎根的超级卫星城。
「小张,交卷!」
当试题被收走时,程野才下意识擡头望向窗外,瞬间愣住.
天,短暂放晴了!
日头西斜,橘红色的晚霞正漫过天际,给阴沉了一整天的世界镀上了一层温暖的金边。
恰似他此刻的心情,阴云过境,充满希望!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