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8章 勇兴社区,冒险的规矩!
大龙前去邀请侯根宝的间隙,三位区老你一言我一语,细细讲述着缓冲区这一个月来的巨大变化。
即便说出来的都是些杂乱细碎的日常片段,可站在如今的高度回望,程野已然清晰地发现,理想派的核心构想,在缓冲区确实得到了完美的验证。
庞大的人口进入缓冲区后,并未出现肆意乱窜、破坏原有秩序的混乱局面,更不需要警务署投入全部精力24小时巡逻镇压,帮助新人学习规矩。
这些秉持着不同理念的社区,如同一层层天然的筛选器。
只要筛选的层级足够多,哪怕是想法极端怪异的人,也能在缓冲区找到契合的组织,
寻得精神共鸣。
而人一旦融入组织,便极易滋生归属感,这种无形的情感纽带,成为了稳定缓冲区秩序的重要基石。
只是理想派的三位元老恐怕万万没料到,涌入幸福城的人口会在短时间内暴增至几十万、上百万。
如此庞大的人口洪峰,直接倒逼整个庇护城仓促开启卫星城模式,这也使得原本循序渐进的规划几乎被彻底打乱,只能被动根据当前的局面调整适配。
而采用卫星城模式推进发展,必然要经历一轮严酷的筛选与洗牌。
有人笑,就有人哭。
有社区扩张,就必然要有社区收缩、解散,这是缓冲区快速发展过程中,无法避免的阵痛与代价。
因此,原本设想中「让多元理念充分碰撞,最终形成大一统包容圈」的蓝图,被迫仓促调整为社区融合与社区淘汰制并行的规则。
这套规则的核心目的十分明确,就是逼迫不同理念的社区加速融合,无论过程中会遭遇多少阻碍,先快速消化掉这波庞大的人口红利,稳住庇护城的基本盘再说。
而随着天元社区的规模不断扩大,其影响力已辐射至整个B区,区内所有社区都或多或少受到了冲击。
其实本质就相当于是在圈地。
当天元将B6、B7、B8、B9四个区域纳入管辖范围后,必然会推行一套属于自己的社区管理理念与规则。
对于不认可这套理念的人而言,只有两条路可选:要幺搬去其他区域,要幺留下来被慢慢同化。
前者固然干脆,可搬家又谈何容易,如今整个缓冲区都在上演类似的「圈地」戏码,
其他区域早已被其他社区牢牢掌控。
打不过天元社区,难道去了其他区域,就能和经营多年的地头蛇争抢不成,唯一的方式就是搬到外面的卫星城重新发展起步。
而后者,勇兴社区现在就在经历这个尴尬的阶段。
既不想离开扎根的B9区,也不愿融入天元的管理体系,只想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
安安稳稳过日子。
和天元社区类似,勇兴也有自己的固定驻地,一座旧时代遗留下来的物流大仓库。
仓库总共三层,占地面积将近一千八百平方米,算上夹层与阁楼的可用空间,可用面积接近四千平方米。
经过多年改造,仓库能容纳一千五百人居住,人均居住面积约莫两平方米出头,虽不算宽敞,却比前几个月天元社区要舒服得多。
更关键的是,勇兴还额外占据了仓库周围将近八百平方米的空地,将其与仓库打通,
改造成了一个巨大的工作间兼二手器材交易市场。
勇兴电子,便是勇兴社区最主要的收入来源。
靠着回收半报废的电器、工具,经修复后对外二次售卖。
此外,还悄悄兼顾一些地下黑市的倒卖生意,比如周边聚集地需要的电子违禁品,会先送到勇兴做旧处理,伪装成合规物品后再流通,以此赚些额外收入。
按理说,有稳定的营生和固定地盘,勇兴本该过得滋润。
可现实是,这种暗地里的小买卖连警务署都獭得打击,利润实在有限,仅够勉强维持社区所有人不用外出争抢零活,保证基本的吃喝不愁,想要再进一步根本无从谈起。
而且也正因勇兴的存在,一部分本该被浪费的资源得以二次利用,这倒算是管理人员乐意看到的「隐性价值」。
只是最近这段时间,作为区管的侯根宝却愁得睡不着觉。
隔壁天元忽然崛起,他倒也能接受,私下里大家都知道,天元是走了运搭上了检查官的线,上面频频拨款扶持,连以前和贫民窟没两样的步行街都改造得焕然一新,气派得直追内城。
作为紧邻B7区的社区,步行街一旦投入运营,勇兴也能分流一部分人气。
可谁能想到,上面竟突然推行社区融合政策,给了天元正儿八经向外开拓的理由。
先是B6区被划入天元管辖,接着是B8区,侯根宝正忐忑不安地琢磨会不会轮到自己时,五天前,上面的公告彻底击碎了他的侥幸。
连勇兴所在的B9区,也要划分给天元管理!
不出所料,公告发布的当天下午,毒手龙就带着几百号天元民兵围了过来,抛出了两个选择:要幺整个勇兴搬走,要幺就得把社区利润的三成分给天元。
可侯根宝心里清楚,这点微薄的利润,扣除仓库的地租、社区日常运转开销,再保证所有人的基本生活后,早已所剩无几,哪里还能挤出三成给天元分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