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速读谷

菜单

《绣春刀之日月重开》里面,也太多和当下不同的认知了。

比如,元末明初,给人熟悉的感觉,并不是他搞映射。

不只是元末明初,连明末清初,以及清末民国等等,都有类似的感觉。

这个叙事角度,和当下历史认知大不相同。

有一种历史认知,将西方走的道路制度唯一化,拿着结论来中国历史找答案,削足适履,也即是「明末清初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这其实是把资本道路特殊化唯一化了,后来教材上纠正了。

但在当下,沈善登的就事论事,也有点格格不入。

归根到底,有些人不想承认中华的文明程度、社会化程度高,现代中国的一些痕迹在古代中国也能找到。

因为这会导向,近代西方的领先才是偶然。

沈善登把主题一带而过,掠过了这个敏感点。

「我设计的第一个剧情高潮是主角三人加入情报部门,加入朱元璋的团队,个人命运改变,告别了被压榨的命运。」

「第二个高潮,是曾经被士绅看不起的小角色,融入到了时代洪流之中,在大一统中发挥作用。」

「第三个高潮是明朝建立,攻克大都,实现南北一统。」

「第四个高潮胡俗成风的北地,恢复华夏衣冠,展现出中华民族是一家的大团结。」

「然后是暗处的情报机构,走向了明处,锦衣卫正式成立。」

「隐藏的情绪点是讴歌明朝,通过恢复华夏衣冠来体现中华民族的自豪感和自信心。」

「只要做出四重高潮,片子绝对不会差!」

「这样的大片,只要一个亿成本,太值了!」

沈善登说完,再度悄然观察众人表情。

他站在会议室前头,师弟周奇峰在一旁帮助他投影。

会议室不大,但不显局促,是北影厂办公楼里一个不错的房间。

设备齐全,墙角立着一台电视,旁边是一台投影仪,还有个VCD。

当沈善登喊出一个亿制片成本,早就看过策划书的众人,也是齐齐心头一震。

「电影处女作,怎幺敢的!」韩三平的秘书在心中不由吐槽。

制片部负责市场方向的领导质疑道:「这个项目听着不错,但是一亿成本有点高了,你没有成功经验。」

沈善登连忙解释:「制片成本规划书我做的很详细,按照计划执行,绝对能做好,在我看来,剧组主要是管理工作,而我学的就是管理。」

没怎幺说话的韩三平有点失望。

沈善登没说错,如今中国电影市场处于低谷。

张艺谋《满城尽带黄金甲》、陈凯歌《无极》、冯小刚《夜宴》等古装大片遭遇口碑和海外市场双重滑铁卢。

他推动大片战略,但面临危机。

急需新思路和新人才,成熟的古装大片模式,也需要找寻新的出路。

但他更希望是陈凯歌,拿出这样的项目。

可惜陈凯歌在《馒头》之后,伤了,去舔舐伤口去了。

至于沈善登,没有工作经历,这幺大个项目,除非他疯了,否则肯定不可能交给沈善登。

项目,韩三平是看好的,但是需要沈善登交出来。

韩三平道:「你有没有考虑,把这个剧本拿出来,找个大导演拍?」

这不是毁了吗?

沈善登直言不讳:「文化工作者要有文化。要明白我们的文化是什幺,不管是横向还是纵向的,都要有所了解。」

然后反问:「厂长,请问你用港岛导演,是真的觉得他们能拍好吗,还是我们没有人才可用呢?」

「我这样的叙事,充满民族自豪感,你觉得谁能拍出来?」

韩三平一下子沉默了。

这种叙事的电影,恐怕也只有沈善登这样的年轻人能做出来。

指望五代导演,还是指望拍什幺都是社团黑帮的港岛导演?

或者六代那些被新浪潮理论忽悠傻的?

上一页目录下一页

相关小说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