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速读谷

菜单

陆钏被这突如其来的的夸奖弄得有些手足无措,还国际电影节?

有点不好意思起来。

他原本以为沈善登是来挑刺或者施压的,没想到却是肯定。

陆钏道:「国际电影节需要引荐吧?」

「我帮你介绍蒋志强,让他来。」沈善登对陆钏的态度,显得格外宽容和鼓励。

「大胆放手去干!不要有太多顾虑,艺术上的创新我全力支持。」

「我的任务就是给你做好后勤保障,排除一切干扰。《南京》永远是你陆钏的作品,这一点不会改变。」

在沈善登的内心,对陆钏有着清晰的定位和使用策略。

短期来看,陆钏和《南京》的作用,类似于后世的《731》。

它的核心价值不仅仅在于电影本身,更在于它是一个引子,一个契机。

通过这样一部注定会引发广泛关注和讨论的电影,将公众舆论引导至对特定历史记忆的纪念和反思上来。

电影和观众、大众舆论一块,一起完成对于历史的纪念。

无论是支持、反对还是激烈的争吵,本身就是整体计划的一部分。

即使有人对电影本身不满,除了反串的,这种不满更多是对电影创作的层面,而非对历史苦难本身的质疑。

导演归导演,电影归电影,历史苦难是历史苦难。

后世,从节奏安排上,其实能看出,本能寺是有高人的。

《731》上映的时间点很合理,在《南京照相馆》、阅兵后,从软实力和硬实力两个方面奠定了叙事基调。

当然,还有央视引导。

陆钏拍《南京》,本质上和《731》的出发点有相似之处,都是试图占据道德和情感的制高点。

只是陆钏更擅长此道,表面上永远是为了更好的回顾历史,让批评者难以措辞。

相比之下《731》吃相就很难看了,演都不演。

要不是主管部门按着头修改,再确定宣传基调,场面可以说非常难看。

片方离谱到主动拿着道德制高点营销,干别人。

屁股方面,《731》导演正一点。

但不歪,不一定是导演,也可能是上面的大手纠正了。

如果是一次性的使用,沈善登可以对陆钏用完就弃。

摆明了用历史苦难赚名利的电影,挨骂也是其中的一环。

只是在10年之前这个时间点,再加上沈善登魔改后的版本,陆钏会很凄惨就是了。

内外都会骂,但这也是计划的一部分。

好在,沈善登是对陆钏的长期使用计划,把他固定在一个赛道。

从长期来看,陆钏的第二个作用更为重要。

简单来说,陆钏类似于对苹果专攻的户晨风。

陆钏就是他期待打造的对所谓艺术文化精英的专攻武器。(本章完)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相关小说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