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写的书,是我的所思所想,虽然只代表自己,但还是经过很多思考的。
上本书《哪吒2》没上映前,我就判断了,我们的电影市场,电影过百亿其实不难。
多谢《哪吒2》!多谢哪吒主创!
让我写的书,不这幺尴尬,之前还有嘲讽我的,我也有苦说不出来了。
我的判断是基于基本面的情况,但很多人说我吹牛,好在现实验证了我的判断。
我上本书也写过,《哪吒2》之后,不会像《战狼2》或者《哪吒1》那样什幺电影都能卖钱,因为《哪吒2》的票房爆炸,有一个反应过程。
虽然只是短短一夜,但呈现出来的,大家其实不相信任何推广了,只信身边的朋友。
包括本书开头,我也写过。
观众现在对电影是不感兴趣,首先要一部电影能够打破这种电影行业自己制造的刻板印象,才能吸引观众。
所以及格的商业片,要和强片一块上映。
也就是说如果没有《哪吒2》,唐探是不会有现在的成绩的,很可能会少十亿,甚至腰斩。因为它没法做到破圈。
现实又一次验证了我的看法,《南京照相馆》起来了,《戏台》票房也跟着起来了。
如果没有这种正常视角的电影破圈,《戏台》这种算是及格,但又小众的,是没人在乎的。
《照相馆》也验证了我们观众有审美,这样沉重题材的电影,能有这样的成绩,说明中国观众是最好的观众!
也有读者反映叙事视角,和我上本书原创的《1937》是一样的,这里还是说一下,我只是写小说的,自己几斤几两还是知道的,我也就是纸上谈兵。
不过也算又一次证明了我的判断,现在缺少的是「正常」叙事视角的电影,甚至「正常」叙事视角都显得少见,大概就是「非正常」泛滥了。
希望电影行业红红火火,我写的也理直气壮,至少不会让人觉得我是吹牛逼。
总的来说吧,真正的作者敢于下判断,好在我的判断还可以。
请大家陪书荒走下去!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