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啊,是啊。」
陈道明夸奖道:「工作绝了,太扎实,服化道和历史考究做了这幺多工作,要是不多拍几部,那就太可惜了。」
陈道明也想进步!
演员对于项目是有一定感知的,好不好,从剧本阶段就能看出一二。
就算剧本阶段看不出,进组之后也基本知道了情况。
这种好坏判断,不是火不火,而是戏好不好。
火与不火,要看宣发,看时机。
但好的戏哪怕成绩不好,大家也会认这是好戏。
就算观众不喜欢,也会承认剧组的付出,比如《大明王朝1566》。
这个和烂是不一样的。
烂的方式五花八门,有的剧组内讧,有的从一开始就想着捞钱,有的奔着跟风,有的剧组权力层大搞潜规则,有的是洗钱.
陈道明也是老江湖,基本都见过。
《督公》呢?
有中影全力支持,本子以他的眼光也要说好,一两页就有一个情绪点。
人物不是无根浮萍,既依托在历史,又站在剧情上。
脚踏实地的感觉,骗不了人。
然后,沈善登能力强,想法多,关键还真能实现,能把剧组拧成一股绳。
不管是人话还是鬼话,至少带着剧组走。
思路也很清晰,就是拍商业片。
主演的妆造、台词设计,人物张力见所未见。
最后,电影项目和韩三平的前途捆绑了,这个戏票房就不可能失败。
陈道明当然想着趁热打铁。
杨廷和他能演,那之后朱元璋他难道不能演吗?
以沈善登展现出来的能力,朱元璋岂不是帅炸?
陈道明一想,就忍不住兴奋,捧两把算什幺,要是能留下国民级的大银幕电影,他敬个酒都行。
再说了,拜吴语森和圈子风气所致,沈善登也是被压制。
他也可以说照顾后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