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东投了重金,是千金买马骨,没想过赚钱,就是复刻张伟平、王忠军绑定一位大导演,让博纳具有顶级制片能力。
终于明白最初投资姜文的太合,还有王忠军为何不搭理对方了,太坑了!
沈善登想跑,于东也太吓人了。
不知道是不是装的。
「还是有机会的,我觉得至少有两条路,如果双管齐下,收回成本可能很难,但不会亏的太惨。」
于东急迫问:「快,快说。」
沈善登道:「第一条路,就是复刻《大话西游》的成功经验。」
「大话西游?」于东疑惑。
「这部电影一点不好看,当年票房也扑死了,但是北大学生一通吹,大家都吹,一下子成了情怀。《情癫大圣》打着《大话》的名头,狠狠捞了一笔。」
沈善登解释:「《太阳》云里雾里,非常意识流,就要走这条路。姜文想讲上个时代的故事,那就大大方方的讲就是了。」
「不能从他的视角去讲,要从学生视角切入,很多学生,特别是顶级学校的学生,是有精英主义的,屁股不由自主的站在了精英立场。」
「不要强调姜文视角,而是主打对上个时代的不同解读。」
「舆论不是贬吗,你们片方就从另一个视角出发,讲上个时代不是废铜烂铁,是激情的岁月,让学生代入。」
沈善登给了方案:「时间有点紧,你必须马上找北大学生,写一篇带着怀旧又文青,又小资范的文章,然后撒币,再找纸媒,公共知识分子鼓吹。」
「已经开学了,最好你们能进入排名高的学校交流,你们的票仓就是学生。」
以后某B这幺多喜欢姜文的,就是一种视角错位,把没有参与社会劳动,脱产的自己视为精英。
足以说明,国家发展的水平高,让很多人都上了大学。
而且普通的大学生对未来充满了信心,否则不会这幺乐观。
现在的话,要从顶级大学入手。
如今产业链没有升级,像汽车工业,只有打螺丝和销售岗位,研发岗位非常少,普通大学生很难乐观。
于东倒吸一口凉气:「这不好做,这个角度,一些媒体不会喜欢。」
于东有点明白了,怪不得那幺多媒体说看不懂。
估计也和电影视角有关。
时间还紧,找人不好找,北大恐怕要找工科,学文的不一定喜欢。
特别是公共知识分子,恐怕是反对,只有拿钱买,再加上砸媒体的钱,又是急活,绝对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于东还有其他担心:「用这个方向进校园,有风险。」
沈善登也知道于东来做很难,但姜文是有资质和牌照的,说道:「姜文行。」
于东脸色一苦,太难了。
「另一个路子,我看看能走吗?」
沈善登简单粗暴道:「打华奸。」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