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速读谷

菜单

「千里挺进大别山的意义,你了解多少?」

考他这个,还真考不倒沈善登。

「千里挺进大别山,是解放战争的一个伟大转折,揭开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首先是我方,虽然打就能赢,胜多败少,但是不能再打下去了。因为是在解放区打,赢也是输,所以从争取有利的战略地位着眼,制定了外线作战方针,要跳出去,跳到战线之外。」

「敌方重点进攻山东的情况下,华东野战军一时难以承担外线作战、出击大别山的战略任务。与此相反,当时发展最好的中野,正面敌军较少。」

「中野北渡黄河后,老蒋亲自判断,优势在沃!认为已将解放军驱过黄河,在建立所谓的『黄河防线』后,再难南渡,所以亲自指挥,将原用于对付中野大军的王敬久集团调用于山东战场。」

韩三平嘴角一抽,你就贫吧!

沈善登继续道:「这种两翼进攻、中间防御、状如哑铃的战略体系,正利于中野从中间突破,一举扭转战局。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决定晋冀鲁豫野战军独立经营中原,并提出出大别山的可能。」

「六月底中野大军强渡黄河,发起鲁西南战役。8月上旬,中野大军自鲁西南向大别山跃进,开始了人民解放战争史上的历史性转折。」

「在这个过程中,中野损失惨重,扔掉了大量原来的重型装备以及各种补给。」

「和在解放区作战不同,这一次中野大军孤军直入敌方腹地,抱着一去不回的必死之心,千里跃进是无后方作战,进入就损失惨重,到了里面,深入敌人的心脏,更是需要承受巨大的压力。」

「但最终,中野完成了艰难的任务,直捣敌占的大别山区,创建了大块革命根据地,如同一把利剑,威胁其首都南京和武汉两大重镇,直接扭转了全国性的局面,吹响了战略进攻的号角。」

「很全面。」韩三平挺满意的。

作为文艺工作者,沈善登确实有点文化。

韩三平感慨道:「改开何尝不是又一次的挺进大别山,制定战略的人,执行者也是。」

「上个时代,我们没输过,但在我们家门口战斗,赢也是输,所以要跳出去,进入世界市场。」

「我们这个行业,就是『千里跃进』丢掉的装备,扔掉了好不容易积累的老本。」

说到这,韩三平心绪有所触动。

「不理解的有,排斥的有,信念崩塌的也有。」

「但是战争,只要能够打赢,本身就意味着最小那一档次的伤亡。」

「比起战争的巨大牺牲,这算小的了。目前来看,确实成功了。」

「战略上,基本面上,我们才是进攻的一方,我们牢牢咬住了世界市场这口肉,我们在大踏步的扩张工业。」

韩三平担心沈善登不懂。

其实沈善登很懂。

上一页目录下一页

相关小说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