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翟达戴着安全帽来视察,听闻模具拉来了,他特地来看一看。
手持一根低调的手杖,时不时顿挫于地面,观察着这台庞大的设备。
说是「机」,实际上它的体积接近一栋大别墅,总占地面积超过500平米。
不过因为是验证机,没有那种规整感,大量零部件、线缆裸露在外,当然这也是为了方便观察和随时调整。
其实原本电机工厂采购的2000吨压铸机,体积只有汽车大小,市面上4000吨的,也不会比「货柜」大太多,但越往上,需要的空间越大。
最后成为了「建筑物级别」。
压铸机算不上「精密」,但如此体积的设备协同运转,也是非常复杂的事情。
翟达感觉,等到技术固定,部件精简后,它还是能缩一缩的。
而这幺一个别墅般的巨型设备,就是赖磊带着区区十几名工程师,在百来号工人的帮助下,一点一点搭建出来的。
许学军生病前,为此已经筹备了近一年,设计工作和技术梳理已经基本完成,只等着搭建验证。
以老头的年龄,和一生经历之坎坷,确实无愧于外公于立华认为的「奇才」。
而赖磊捡起许学军的研究后,很快就吃透了理论设计部分,这种接近于「工程」级别的设备,光琢磨理论是没意义的,于是立刻开始着手搭建工作,干中学是研究院人的常态,都有这个胆子,也有这个爱好。
研发目标:9000T。
这个数据,是市面上主流压铸机的两倍有余,是国外实验室产品的1.5倍。
这项技术如果成功,代表着不但汽车生产将进入快车道,也意味着中国在「超大型压铸机」路线上,一跃从小透明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好吧,不是官方通报,咱允许嚣张。
摊牌了!世界最强!
之所以有这幺大跨度,秘诀就在于大量使用碳化硅模块。
作为一个用电驱动,主要指标是力度、温度的设备,碳化硅模块表示:这活我熟悉啊大力出奇迹呗!
全球各个大型压铸机公司都在尝试用碳化硅模块强化供能配电系统,但研究院显然更快,更方便。
除了可以用于汽车制造外,这玩意儿在航空、航天领域也有看巨大用途。
如飞机起落架、发动机舱、太空飞行器外壳等,对高精度、高强度、高完整度有要求的领域,都是超大压铸机的适用范围。
而它的「单项产能」过于变态,是原本「冲压+焊接」效率的十倍,所以理论上,短期内研究院只需要一台就行了,但远期来看,市场价值也不低,可以对外售卖。
洞悉视界中,翟达扫视着这台「钢铁大别墅」,查遗补漏一下。
没有【缓时魔方(伪)】配合,信息量有些过于庞大,翟达下意识闭上了眼睛,专注于各种数据。
片刻后,还真发现了问题,睁开眼睛,看向巨大设备的一角。
正要说话,一个年轻身影已经先他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