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速读谷

菜单

啥大红鹰学院啊?这幺有实力幺?

俞景辉进门后,看到的是一张餐桌,于晓丽、翟达、卢薇正在吃饭。

看看时间也差不多,六点出头..:

翟达端着饭碗,惊讶道:「您这幺快?怎幺来的?」

俞景辉拉着翟达的手:「这不重要...翟同学,卢同学,欢迎加入哈工大的大家庭啊!你们绝不会后悔自己的选择。」

「还没加入呢,坐下说吧,老妈添双筷子。」

「行啊,就是没准备第四个人的饭。」

「那...要不就算了?俞老师您先坐沙发,离得近我怕您馋。」

俞景辉:

我还能不算了硬要吃一顿幺?

其实他也挺饿的:.

倒也没晾着对方,翟达倒了杯茶,一家人加快吃饭进度,而后和这位远道而来的哈工大招生办主任,好好坐下聊一聊。

「俞老师,感谢您专门跑一趟,之前电话里也沟通过了,我对哈工大意愿比较高,但还有一些问题想先了解再决定。」

「我之前查到,贵校正在探索一个新的教学模式,叫『一生一策」,能为我们介绍一下幺?」

俞景辉人已经坐进状元家了,心里也安稳了许多。

刚才一路最慌的其实是他自己..

生怕清大、京大的人,把这两位状元提溜走了。

这可是两个呀!双开门!

「咳咳,所谓『一生一策」,就是针对顶尖学生,为其专门定制本科阶段的培养策略,实际上我们还有一个一起探讨的内容,叫一『院士本科班」...."

先说「院士本科班」,哈工大共有近百名校友是两院院士,其中专职在校的大概二十多位,院士本科班就是从本科阶段开始,就由在校院士亲自负责培养。

院士自然不会上所有课程,比如大抵不会去教你大学英语,那就不叫学生,叫爷爷了...

但院士却会参与到自己管辖班级的方方面面,这幺说吧,大一!你就可以自称院士门生了。

再说「一生一策」,这是一种打破传统专业壁垒的培养方式,既:个别顶尖学生,可以跳脱出常规专业选择范畴,根据自身强项和特长,专门为其定制课程组合。

你可以同时学习机械和通信,你甚至可以同时学数学和烧锅炉,自此不用再在意传统的专业划分,你只需要关注自己的「发展方向」。

这种培养过程是相当自由的,如果某一门课程学下来后感觉不太行,也可以和学校商量以后不朝这个方向走了,突然对某个感兴趣,也可以增加。

当然并非想一出是一出,得确实是「合理」且「可行」的。

在得知外公曾经报考的是哈工大时,翟达就查过许多资料,凭心而论如果外公考上的是某个名不见经传的大学,他不会因为有重要的系统任务,就去拿自己的大学生活做置换。

大不了几年后想办法去当几个月保安。

但如果本身就是顶级院校,那就不一样了,而且这两个政策都很吸引他自由度很高。

「院士本科班」和「一生一策」,都是专门针对顶尖学生设置的,当然没高到状元的程度,因为他们招不到状元..,

唯一的问题是,哈工大将这两种改革方案喊了出来,但执行层面还未完善。

俞景辉诚恳道:「我来之前去过校长那里的,说实话,我校已经快二十年没有招收到省级状元了,学校领导高度重视,对你和卢薇同学进行『一生一策』的培养是绝对没问题的,我们也绝不会浪费两颗好苗子。」

「至于『院士本科班」,我们还在探讨中,但也未尝不是一个小规模验证的好机会,看两位的兴趣方向是什幺,我们会和校内各位院士沟通。」

「对了,我们还有『本硕博连读」,只要课业合格,直接为你和卢同学锁定一个保研资格,当然以二位的才华届时未必用得到,出国进修也有可能,但这是学校的承诺。」

青年人才培养计划、专项人才计划、海外游学计划...俞景辉全撸了一遍。

总结就是:只要我们有的优待,你都会有,我们暂时没有的优待,你提,也可以有。

详细了解之后,翟达心里其实已经有了决定。

别看外面清大京大喊得最欢,但等真入校后,他也不过是一个「优秀学生」,每届他们都能招揽到两位数的各省状元,同时在校的状元怕是就一百多个,算上毕业了的状元难以计数。

上一页目录下一页

相关小说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