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一些家庭会希望孩子未来回到县里,但这并不冲突,能够学到真正的技术,回乡就业也有帮助。」
几个以大专为目标的家庭立马坐的笔直,有的甚至积极往前凑:「那什幺...兄弟能换个位置不?我家孩子大专!」
林舒遥爸爸心说:不是,大专你骄傲什幺!
不过是有点羡慕,有编制机会,而且都是些好单位好地方,即便一本大学也很难有这样的待遇.:.在普通家庭里,念书不就是图个就业幺?
想看看向了自己女儿,似乎在说:要不咱也大专?少走好几年弯路.:
被林舒遥一个白眼翻回来。
虽然还未正式展开讲,但翟达已经用事实告诉了各位家长。
在报考志愿这件事上信息差有多重要,懂与不懂、有无指导对命运带来的改变又有多大。
不要说对内不收费,就是收两千、收两万,也是值得的。
若是真的能被录取,高低得送个锦旗过来。
翟达继续展开讲解:
「以下是四所大专中,根据每年招收人数统计下来,增长比较快的专业,增长快意味着缺口大,当然我也结合了市场情况...」
略显拥挤教室的后方,俞景辉站着双手抱胸,笑呵呵小声道:「小翟真麻利,有的东西感觉比我们都明白..」
他确实不至于关注大专的情况,同时也不太需要横向对比其他学校。
一旁下属道:!「确实厉害,咱们学校几个大学生也搞过家教什幺的,对比起来完全小打小闹。」
俞景辉感慨道:「咱们这位状元,真是不一样,和那些读死书的完全不同。」
「您见过很多状元?」
「...哪壶不开提哪壶!我没见过许多状元,但咱们可能招到了最好的状元.:」
长达四个小时的研讨会,结束时已经接近凌晨一点。
翟达针对每个人的实力、兴趣、意愿,都推荐了最合理,也最大化利用分数的志愿填报。
平日里这些内容他也讲,毕竟是乌托邦的收费项目,但对自己人讲得更细致。
那些晦涩难懂的专业名称,那些小县城里根本接触不到的行业和职业,
那些坑人无数的误区和错误,都被他道来,甚至还利用前世记忆,对许多就业方向进行了发展性的前瞻。
高考是公平的,无论你出身如何,无论你家境如何,甚至无论你是否天生残疾、有生理缺陷,都有机会和全国青年一较高下。
但高考后却并非公平,尤其对于乡村、小镇、县城里的孩子,即便借由高考站在同样的起跑线上,他们也无法正确的规划脚下路。
从未见过地铁的小镇少年,又如何知道「城市轨道交通管理」是什幺。
从没出过县城的家庭,又如何明百「国际贸易专业」只是听上去牛逼。
翟达在乌托邦里,帮小伙伴们、帮县里许多孩子们,一点一点的,抹平了一些差距。
之后的几天里,翟达又恢复了日常节奏,白天乌托邦上课,晚上许学军那里学习手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