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人隐隐的也意识到了,这里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过人之处。
「会长」是怎幺挑选出这幺一群人的,即便是之后投稿而来的新成员,也没让他们发简历啊?只是一份手稿就能判断出大家的与众不同?
这是伯乐慧眼?还是做过背景调查?
翟达没有加入话题中,而是笑看观察。
能被系统承认天赋,取得各种超越同龄人的成就并不奇怪,哪怕排除天赋,
单看综合智力,也绝对不会差。
当然从他的视角来说,这是「倒果为因」、「按图索骥」。
对于这些天才,包括以后可能存在的新社团成员,翟达有着自己的打算。
排除掉卢薇、吴越本就是自己人,之所以要聚拢其他几个在一起,终其原因还是希望未来这些人能成为自己的助力。
下属也好、员工也罢...甚至合作者,怎幺称呼都行,皆有可能。
和乌托邦的小伙伴不同,原谅他的出发点带着功利性。
但现实不是电影,不要说天才,蠢材也不会纳头便拜,更何况这些人都很有个性,乃至于有「问题」。
所以需要动点脑筋。
抱歉,最近对一二三哥的说话方式有些着迷。
一:确保这些人的天赋能够兑现,并且速度尽量快一些。
并非每个人都能发现自己的天赋,而哪怕发现了也会因为许多外部原因无法达到应有的高度。
就比如小木头,若不是这一世重逢了重生者翟达,她可能连一顿安稳的饭都是奢望,更不要提任何数学方面的成果。
另外时间也是很宝贵的,虽然他们已经是同龄人中的依者,但放在社会层面上也只是「较有成绩」的在校生,这对翟达来说远远不够用。
距离成才,他们至少还要经历毕业求职、体验社会人情冷暖、为了五斗米折腰、钢丝球的花语是隐忍和富贵等一系列经历。
如果任由其自由发展,说不得要等十年,等这些人二十八九岁,对翟达来说不确定性太强也来的太迟了。
十年后说不定自己都开着潜艇游马里亚拉海沟了。
所以就需要一定的外力介入,去加速这些人,也要去支持这些人。
翟达愿意在人才上投入一定成本。
二:在确保这些人成才的前提下,要有归属感。
在成长的过程中这些人也会有自己的人生轨迹和岔路口,以现在的社会风气来说,费劲巴拉投入成本、助人成才,然后突然告诉翟达要出国了不再回来,「骂娘卡」一拿老死不入华夏,并不是小概率事件。
把他当黑网贷撸了属于。
哪怕翟达可以靠着【纯金秘密手杖】的效果嘴遁,也终究只是面对面的时候有效,可以用于应对特殊情况,但不能成为唯一的手段。
所以建立内心的归属感虽然更麻烦,却是不可或缺的。
三:在符合各自天赋的范畴里,要朝着翟达期望的领域倾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