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8章 人与人
日子一天天过去,有了新版魔法书的加成,翟达在许多领域的理解能力,都提升了一点。
学的更快、听的更透彻、干的更利索。
虽然所谓天赋,不光指「理解能力」,但这种变化确实提升了他的效率,再加上原本投入在碳化硅项目上的时间就多,细水长流之下,也许最终会带来质变。
九月下旬,20来号的时候,所有相关设备都已经完全熟悉,拿到了各个带教老师(主要是陶哲理)的认可,获得了单独预约,单独操作的许可。
不光是翟达,孙婷、葛巧巧、齐林都是。
跟一群天才共事,你最不要担心的就是自己超出太多,实际上他作为带头人,还得加紧脚步。
之后碳化硅小组进行了一次会议,经过系统学习后,重新修订了之前计划的部分细节,继而彻底开始分工,除了翟达什幺都管以外,其他人开始根据计划完成自己的部分。
另外翟达也让研究院和越达餐饮共用的人事部门,试图招聘一些这个方向的科研人员,四个人的精力和时间是远远不够的,得加人!
几天后反馈,不能说卓有成效吧,只能说毫无进展!
在碳化硅半导体还未产业化的09年,全国总共也就千来人在这个领域,而且基本都在高校里或国家级项目组里。
把那些自领项目或发展不错的中年与大佬剔除,剩下的可能就几百人。
这招聘难度可想而知,和人事部门合作过的猎头公司都头大,听都没听过。
哪怕拓宽眼界,去招募硅基半导体的领域,也是得跨省全国招聘,哈城或者说整个东三省,都没有这样的人才,有也是高校内部,轻易不会出来。
卢勤俭之前说的地域限制,再次显露出来。
于是翟达又找上了校长,老生常谈:联合研发!
校长室里,熟悉的致死量茶叶,熟悉的俯瞰校园的窗户。
翟达喝着茶,讲出了自己的难处,眼睛却瞟到了王校长桌上的手机。
不知道有没有充值..:
王春国校长听的很认真,翟达启动新项目的事情他自然是知道的,那些高精尖设备就是他亲自批的条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