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这一个多月来,尤其是考试周前那段时间,翟达在【缓时魔方(伪)】的帮助下,
一边锻链念动力一边组装,两不耽误,进度已经突飞猛进。
他不再纠结量产时个别关键零部件的采购问题,这些完全可以等到逆向完成、技术定型后,再拿看要求去找供应商讨论。
他开始彻底用外挂解决第一步问题,就比如一个覆盖特殊镀层的气体喷淋部件,全国采购不到,其本身金属材质也不常见,他直接跨境购了一批合金锭,用CNC车出毛坯,再手搓打磨,最后放入金属溅射设备镀层。
而反应腔的外壳也采用类似手法,精度甚至超过了TEL原设备的量产型。
能做就做,做不出来就优化改方案,目前设备的组装进度已经逼近80%,即将进入调试阶段。
以高精度仪器来说,调试占据的技术水平,并不比奏够一整套硬体来的容易,而且还要配合软体部分。
翟达为老师介绍了这台设备状况,尤其逆向的思路与国内外技术区别。
「CVD是碳化硅半导体重要的一环,在诸多工序中,这部分的自主化可以节省20%以上的成本,不过排第一的成本项还是「衬底」,占据成本的40%,我的最终希望是将碳化硅半导体的成本..:.压缩到现在的10-15%。」
这也意味着海外的相关产业会被毁灭性打击。
有时候工业上所谓的「卷」,媒体是真用错词了,还真不是普通人理解的「压榨员工」能做到的,尤其是高端制造业,技术革新和自主化才是重点。
「大概是尚未有足够的市场动力,全球这条路上跑着的企业,都有点得过且过的意思,毕竟比起技术进步,技术封锁更容易,还一样能挣钱,就比如TEL的原型机.:.感觉学校被坑惨了。」
实际上若时间线往后拉十几年,回到翟达熟悉的那个碳化硅广泛应用时代,日本在碳化硅领域,已经丢掉了目前领先的位置。
就和他们许多其他产业一样。
地方小只能依赖外国市场和外国资源,奈何两大市场都不好混。
阿中是有世仇,日本自己也拧巴的很。
阿美更暴力,纯纯当血包吸了。
钱老对于这些倒是没什幺评价,反而沉吟片刻后道:「如果按照『单片反应腔」的规格,是否效率有些太低了?」
翟达一愣:「..:.如果扩大腔体,比如双托盘同时沉积,那幺腔体体积更大,气体系统的湍流问题会更复杂,影响均匀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