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5章 大佬 次佬 小赤佬。
除夕夜,众人并未在福利院过,但也没落下这些孩子。
翟达做东,邀请所有人去城区里某个提供年夜饭的酒楼吃,热闹的同时还省的收拾。
去年搞的小火锅,第二天福利院自己忙了一整天都没收拾出来。
除了福利院的孩子,乌托邦的小伙伴或早或晚也都来串场,还包括一些父母。
又是年岁无缘不度的一夜。
而陆泽涛作为本地商界领袖,东阳「人和」的三号关键人物,也立刻发挥了作用,当天晚上就叫来了几个企业代表。
不谈正事,刷个脸。
很明显可以看出,陆泽涛在东阳商界很有威望,颇得人心,这也和其洒脱的性格有关。
有趣的地方在于..:.翟达终于见到了自己班主任丁蓉那开电子厂的老公了!
三十多岁,有些碘含蓄,典型的散装省小厂头,踏实到有些土,看面相和车间主管一样,但生意做的不小。
翟达激动的握着对方的手:「丁老师教的好啊,我差点就去您厂里打工了呢!」
「啊.?」
等等,这是夸幺?
可惜丁蓉因为没出月子来不了,只打了个电话,不然还能热闹。
除夕夜当天,除了热闹和欢腾外,还有个趣事,那就是这些企业主见识到翟达在长期资助福利院,还把孩子们叫出来过除夕后。
无论是真感慨,还是假攀附,都表示愿意出一份力。
一万两万不嫌少,十万八万不嫌多。
不过李惠芬带领的福利院,承载能力也就这样了,还能修成「贵族式孤儿院」不成?
于是陆泽涛建议以东阳商会的名义成立一个福利基金,用于资助整体公益事业。
吴越和楚翔也慷慨解囊,虽然他们已经在资助福利院了,翟达自然也不会吝啬,总数三加两不加的,达到了100万。
不多,但有趣。
于是研究院、乌托邦、东阳本地力量的第一次合作,很意外的诞生在了「公益事业」领域,具体执行层面还有一些细节要扣,但至少出钱这个步骤..:
应该不会有人朝国足看齐。
脸都不要了。
三个关键人物,翟达都见全了。
李康达、沈睿、陆泽涛。
一个是政策支持和执行的直接负责人,一个对东阳乡土瞭若指掌且有优秀的人脉、智力支持,最后一个则是与本地产业的连接点与商界意见领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