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速读谷

菜单

以机械核心研究院现在的声望,直接扭转了对方的原规划,在成为「π」成员后,也更进一步选择入职「研究院」。

「对于『π』的成员,我习惯大家叫我『会长」,偶尔私下里直接叫代号也可以,我记得你的代号是..」

「风信子。」

「对,很独特...」

翟达以双重身份和杨天天聊了许久,他既是会长、也是老板。

天才都是问题儿童,不过这位有些正常到好过预期,落落大方,谈吐流畅,经了解父亲是公务员,母亲在电视台工作,家教相当优秀。

这次启用的「成员」还有两位。

一个是电子电气领域的天才,来自西交大的谢阳,代号「测电笔」。

另一位是材料学领域的天才,来自京科大的唐晓峰,代号「晶格」。

从他们自己取的代号就能看出男女不同的风格。

男的更倾向于「师气」和「指向性」,女的可能更愿意用自己喜欢但毫不相干的东西,比如孙婷的「草莓糖」也是..

也许未来组织里会出现「皮卡丘」这样抽象的代号也不一定。

当然,能否顺利启用,也和个人意愿、当下状态有关,并不是翟达呼之即来的,比如一些距离毕业尚遥远的,显然不可能原地肆业来上班。

再比如一位清大的物理学天才研究生,最终还是选择了出国继续深造。

这很正常,「π」不是一个严苛的组织,而是网罗天才的俱乐部,大家因为共同的特性、仪式感、归属感聚集,但只有被启用后聚集在一起做具体的事情,才能称得上紧密。

研究院的声望和「π」的特殊性加在一起,也有不够用的时候。

对那位物理学天才,翟达送上祝福,并且表示如果国外遇到麻烦的事情,「π」也不是毫无触角,有情况可以随时沟通。

甚至即便永远无法一起共事,等这些人自己斩头露角之后,说不定也能有别的「合作」。

总之,这几天先后三人都到了,杨天天是最后一个,他们入职的是研究院而非碳化硅厂,不过短期内需要忙碌的事情都在这。

大概聊了一个小时,也算冲刷了双方的陌生感。

上一页目录下一页

相关小说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