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是打脸吧..
翟达调整了一下躺姿,这姑娘不知道什幺癖好,总喜欢抱着他的腿...
随了他幺?
翻开手机QQ群,看到乌托邦里信息不多。
自去年翟达发出「东阳宣言」后,乌托邦的氛围就一直是紧张活泼、严肃认真。
在东阳发生诸多变化的这半年,大部分人都没有回来,而是选择在各自的城市努力。
或者说做准备。
楚翔和项佑,在沪上游戏公司搞的飞起,同时也在为搬迁回来做准备。
以游戏公司的工作特性,回来东阳并不太影响「生产力」,反正哪里都是对着电脑坐一天,东阳守着「鸿图0S」不是更美?
而且那边的薪酬制度也和研究院有许多类似,待遇极佳,人员也对搬迁接受度不错。
工资到位,非洲都有人去,东阳咋了?
是不是百分之百,肯定不是的,必然有人会不想来一个小县城,但公司做重大决策总归有掉队的,大家好聚好散,也没亏待过员工。
另外,敖文在桂省搞的「资源回收公司」,进展也不错,这门生意与「越达餐饮」类似,深度与地方绑定,但却可以朝外跨城扩张,在吴越的指导下,进展迅速。
未来,敖文希望效仿吴越,生意在全国各地,总部则在东阳。
再加上「越达餐饮」作为主要躯干,这三家公司,计划明年成立「乌托邦集团」。
某种意义上来说,三家公司业务并不相关,更多的是一种精神上的「集结」,甚至外人看上去,会觉得殊为不智。
但就像吴越说过的,有的老板因为自大犯错,有的因为赌钱好色犯错,还有离婚后抢公章的呢。
为了精神上圆满,遇到困难去解决即可,至少目前大家没在怕的。
三家公司股权上本就交融,翟达占据「越达」的51%和「楚项王」的40%,吴越则是敖文的49%,至于实际经营,互助自理即可。
连地方都选好了,环形总部会有一个区域,专门用来承载乌托邦集团。
当然,即便是有很多特殊性的乌托邦,那批少年少女也不可能人人都开公司、搞创业,其他人情况会更复杂一些。
林舒遥卷王附体,在外国语学院又自学了西语,加上英语、法语,已经是四门语言掌握者。
她没有太多机缘做生意,也不确定能做什幺,只能以这种方式提升自己。
刘萌则是持续性的倾注在公益项目上,对于和大家重逢她很向往,但一直没有好的切入点。
县长公子李冬冬则是在蓉城搞了两家奶茶店,挣了些钱,还想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