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速读谷

菜单

第495章 听课最久 做笔记最多的学生

对「多腔并行PVT传输设备」的第二次整装调试,从下午一点一直进行到了晚上十点。

中间十六人团队出去吃了一次饭,但都是匆匆扒拉了一顿。

随着一个个零部件被精密安装,眼前数十立方米的大型设备逐渐完备。

整体来看,这台设备好似微缩版的「小别墅」,生成腔双联六个形成规整的长方体,而原料仓为了均匀性设置在上方,侧面还有配套的控制及电气系统。

由于最高的地方接近三米,背面还设置了一截钢制楼梯。

比起以前的CVD设备,眼前的这个更具有工业气息,当然不是粗犷工业风,而是科技工业风。

操作面板被点亮,展现出和其他自研设备一脉相承的UI界面和中文指示,工作人员将提前由「高温反应炉」生成的高纯度碳化硅粉末,用特制容器加入了原料仓中,并在得到翟达首肯后启动了仪器.

厚重的原料仓开始营造近真空环境,实验室内开始出现轻微的喻喻声足足15分钟后,设备被加热至2300°以上,真空预烧除杂后,气化的碳化硅开始传输至生长区。

每个腔室内,都有用于引导排列的「籽晶表面」圆盘,使得碳化硅气体会按照预定需求结晶排列。

在这一物质的250种排列晶型中,只有4H-SiC晶型可用,所以温度梯度要控制在土5°C以内。

翟达选择的衬底尺寸,是目前市场上属于先进、但未超标准的「6英寸」,不过在六腔体并联,且设备自研的情况下,效率依旧完爆。

说起这个「6英寸」还有点小郁闷,相当于15.24厘米,有零有整的..

作为全产业链自主可控,他们完全可以用公制单位而非英制单位,会更有助于标准化和体系化,奈何产业技术是有惯性的。

早期开发「功率器件制造工艺」时,衬底依赖英飞凌,东西都是配套的,现在也只能「6英寸」。

类似的「产业惯性」在其他公司也是一样,英制尺寸这种早就该被抛弃的东西,大多都是几十年来的沿袭,普通公司想改也改不了,渐渐成为行业习惯。

但他们全产业链自主可控了,就不需要搭理了。

再叠代一轮吧...等日后,下一阶段他就会逐步改为公制,不搞「8英寸」了,搞「20CM」衬底即可。

等待了足足一小时,加热、气相传输、温度传感等一切正常,托盘上终于观测到了碳化硅沉积0.3毫米。

堪称感人.:.若不是六联腔体同时生成,这速度足以让人抓狂。

众人看向翟达,等待着带头人的决断。

翟达叹了一口气:「等着吧,按照规划,需要生成20厘米高的晶锭,至少需要一星期时间..

一周时间不能断,持续维持2300°高温,你就说这电费攒劲不攒劲?city不city?

所以对半导体企业来说,电费的每一毛都是利润。

且到这一步依旧还不能算大功告成,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相关小说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