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9章 地球守护者
几个月前,在「十二五规划」研讨会上,翟达以民营企业代表和产业专家的双重身份参会。
之后与坚持推进「新能源产业革命」近十年,效果甚微的万罡万部,有过一次深聊。
其实万部走的路是对的,只是时代的风没有来。
环境保护有之、电车前景优秀有之,但核心主旨只有一样:国内需要的是一个弯道超车的机会,需要汽车产业能有中国的一席之地,需要更多的产业市场来蕴养工业能力。
然而国有合资厂的脑袋早已经带歪了屁股,对一切改革消极应对,换句话说..,
灵魂可能已经交出去了。
万部的想法是:引入一条外部鲶鱼,将「崇西」的势力与思潮,化作劈开市场空间的剑。
这是很无奈的想法。
翟达的意见是:搞出一条鲶鱼,扔到海外市场去。
而原本就有造车远期规划的他,将化作养鲶鱼的人。
视线回到当下,在年末的时候,「十二五」已经对外公布,其中关于汽车产业的规划有了微调,其中就有关于「建立汽车出口产能」的提倡,而「机械核心研究院」也已经通过了造车资质的审批。
翟达相信国家既然有意筹谋,就不会只等待着一方的进展,必然也有其他领命的企业。
但既然决定做了,这件事就不再是单独的志同道合,而是一项事业地下二层的「车辆实验室」中,各类设备已经相当齐全,至少对于样车来说足够了。
这里说一下汽车研发的过程。
首先无论是什幺样的车企,在样车研发的过程中,都不会使用成熟生产线,除非只是在小部分内容进行微调、减配。
对于一款完全新型的样车,人工研发是必须的。
1:首先由软体设计,完成三维模型,锁定车身基本结构和零件布局。
2:然后主要框架中,至少60%以上是依靠简易标准件或手工钣金,夹具固定、手工焊接。
3:内外饰全部假货,亦或者干脆就是软包模型,和包沙发差不多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