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速读谷

菜单

一开门,「大展宏图」的字画下,已经聚集了不少人,除了吴越外,李海莉外、楚翔、项佑、敖文都到了。

因为今日来了旧友,也是乌托邦集团的新人。

李冬冬。

「老大!好久不见!」

翟达和李冬冬撞了撞肩:「好久不见。」

李冬冬很早就想回来,带着自己的小公司加入「乌托邦集团之前在蓉城上大学,瞄上了「奶茶」这门生意,经过研究测试后发现这门生意真的好赚。

一种消费风潮正在席卷全国,一家生意尚可的店,日营业额都在5000块以上,有品牌效应的更是能上万块。

这已经超过了许多中小餐厅了,而餐厅可是前厅后厨上百平面积,奶茶店最多三五个人,挤在一个十几平的格子里..:

而且奶茶店净利润率远超餐厅.::

李冬冬用乌托邦当年那笔压箱底的钱做了一家店,花了十几万,结果一个多月回本...于是不断复制粘贴,开了七八家直营店。

不过也逐渐摸到了天花板.:.管理上的复杂、供应链的波动,每天都让他疲于奔命,

甚至还关了两家。

当时他意识到,这门生意要想更大,要幺走加盟商路线赚别人的钱,要幺自建厂搞供应链。

而前者依旧需要供应链,除非是坑人。

这次回来,除了加入乌托邦集团外,也是选址建厂的。

至于「我的县长爸爸」带来的敏感性,倒是已经报备过了,确实是不相关的正常商业行为,并且已经在外地创业小有成就,回来投资建厂合情合理。

从体量上来说,这是很小的生意,但感情上,大家完全没有轻视,这也是今天人特别齐的原因。

众人热络的叙旧,畅谈东阳的变化和过去的时光。

有人说,老朋友见面,更多是的情绪记忆,他们会一遍一遍重复说了千百次的故事,

但却会回避自己的当下,更聊不出未来。

毕业十年,还在聊宿舍那些事儿。

但在这间办公室,除了过去,他们还有许多可以畅想。

翟达听了一下,建议道:「不管是食品还是其他,建厂就需要考虑规模效益和生产持续性,除了自己用,你也可以换个思路供给其他奶茶品牌。」

「以奶茶行业扩张的速度,各种品牌很快就会雨后春笋般冒出来,你哪怕是头部品牌,在整个市场上也不会占据太多份额,可以将供应链和门店拆开看,这样哪怕日后品牌生命力过了,你还有工厂,还可以推出新连锁。」

他不否认这行业在几年内的爆发式增长,搞出个上市公司都不难,但品牌生命力褪色极快,即便那些风头无量的,往往也日渐门可罗雀。

前后端分开来经营,才能确保长远发展。

「当然,如果有机会,朝着食品快销发展更好,也是乌托邦一块新板块了...对了,

上一页目录下一页

相关小说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