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得一丝香水味,全是A4纸的油墨味道。
积压的工作内容很多,大多是需要本人签字的决策,比如关于哈工大联合研究站的设计图,研究院以自己的名义批了一块地,就在机械未来城北边,会和哈工大各出资50%修建。
面积其实不大,毕竟这个研究站规划满员不超过200人,不过为了以后能升级为「研究生院」乃至「东阳分校区」,底子要打好。
设计图是哈工大自己的建筑学院出的,翟达看了一下,不算很跳脱很有艺术感,但挺好看的,
风格和哈城总校区很接近。
也算特色了,翟达没有犹豫,批覆了同意。
不知不觉,已经和王校长平等的批覆同一个事宜了。
第二份内容是关于「机核无人」,上次的聂荣...表示想再来考察一次,多带些人。
因为翟达手机联系不上,就转为林舒遥处理。
翟达爽快的签了字,不过具体事项会交由齐林团队自行接洽,一方面减少自己工作量,另一方面也要给别人耀眼的机会。
如果无人机武器化真的能得到大规模支持,未必会以「采购」的方式进行,毕竟与「碳化硅模块」不同,那是零部件。
翟达猜测,可能会成立合资企业或联合研发,但无论哪一种他都能接受。
他不贪图这部分的利润,虽然也不觉得会亏待自己就是了。
一串串内容,翟达或签字同意,或驳回待定,林舒遥已经准备的足够精准,两人效率很高。
当然这些都只是涉外部分,涉内事务在电脑办公系统里更是堆积如山...以及一些高管恐怕等着敲他的门面谈。
最后,则是翟达最关心的内容「π」的进展。
在他离开的十天里,接到邀请36名天才中,已经有十二位抵达了东阳。
剩下的也不是说不来,只是大量跨国人员,没那幺果断也没那幺快,有的甚至需要几个月准备。
这十二人,已经被各自按照计划安置,最早到的甚至都开始上班了,当然翟达回来前,终究只是在适应环境。
只有翟达回来了,见了本人后,才会有进一步的处理。
翟达翻看着所有人的情况,暗自点点头,起身道:「走,和我去会会这些人。」
林舒遥:「要不...叫他们都来办公室?一起开个会?」
「开会以后有的是机会,趁着他们不知道我回来,先去看看各自的状况。」
这些人都很重要,除了才能已经被系统验证外,心性也需要评估。
希望...这次...
不会出现太多「问题儿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