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为母亲,罗秀珍说起这些时辰点的时候,比她自己的生辰八字记得都要清晰。
「取名了吗?」
「嗯嗯,叫王浩博。」
「浩博,名字不错。」
陈拾安笑了笑,又低头对娃儿说,「你母亲今日托我为你祈福,愿你往后岁岁无忧,平平安安,知善恶,明是非,浩气存于心,博识润于身,若遇风雨,你可想起今日这满院祥和,想起有人为你祈过平安,护你前路。」
襁褓里的娃儿懵懵懂懂。
而一旁的罗秀珍却是听懂了的,听着陈拾安这由衷的祝福,这位母亲心里满是感动。
「来,秀珍姐抱好。」
「嗯,谢谢拾安!」
「举手之劳而已。」
另一边,刚刚让王大爷去准备的东西也已经准备好了。
陈拾安将八仙桌摆好,先净手焚香,垂眸诵经。
声音低沉舒缓,宛如山中清泉。
王大爷、大娘和抱着娃的罗秀珍站在一旁安静。
待香燃至半寸,陈拾安取笔画符。
笔尖游走间,朱砂晕开的纹路似有微光流转。
画罢符纸,他将其迭成三角状,用红绸布包裹好,放进娃儿的襁褓当中。
又用艾草在碗中荡三遍清水,接着陈拾安伏身,用指腹蘸了一点清水,在娃娃的眉心轻点,继续颂念经文。
待到罗秀珍也按照陈拾安的要求上了柱香之后,这简单的祈福仪式便结束了。
祈福仪式的意义无法简单地用『有用』或者『无用』来概括,陈拾安毕竟不是神明,桃木剑画不出实质的屏障、诵经声也改变不了自然规律。
但当他净手焚香时,青烟缭绕间藏着的,是对生命最虔诚的敬畏;当他用指腹轻点娃娃眉心时,那抹清水不仅是平安印记,更是秀珍姐的牵挂与期许。
在面对未知的未来时,陈拾安的每一个动作、每一句经文,都在将平安和祝福的信念具象化,让他们在迷茫中多了份笃定,这份情感上的慰藉,本身就是一种无可替代的『有用』。
当然了,陈拾安画的那道符箓,还是跟其他道人不同的,毕竟用上了法力,有一定的庇佑作用,而且他还将此间的情感,用以物载意的神通承载了上去。
正如他刚刚对娃儿说的那句话一样——『若遇风雨,你可想起今日这满院祥和,想起有人为你祈过平安,护你前路。』
再也没有什幺比他母亲这种最纯粹真挚的爱,更能成为他的成长力量、度过困难的东西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