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速读谷

菜单

林南脸上的笑容一滞,苦涩一笑:「老板,胡老帮我们联系了清华和华卓精科团队,这两家在掩膜台领域的制造工艺,勉强能达到45纳米。」

光刻机的更新换代是跳跃式的!

别看45纳米和28纳米之间,仅有几代的差距,但28纳米工艺的掩膜台,在速度、加速度、精度和稳定性上的研发难度比45纳米节点高出了几十倍。

全球唯有尼康、佳能和阿斯麦三家的掩膜台,能支持28纳米的工艺制程,而28纳米以上,仅有阿斯麦一家。

而掩膜台通常是作为光刻机整体设备的一部分进行研发和生产的,一般不会单独对外销售。

沉吟半晌后,陈延森缓缓开口:「华卓精科对28纳米掩膜台的研发,有没有具体的技术方向?」

林南听后,连忙调出一份早已准备好的文档,投在共享屏幕上:「胡老提到过,华卓精科在三年前就启动了28纳米级掩膜台的预研,只是卡在了两个核心问题上。

第一,高速运动下的姿态控制,目前他们的伺服系统在加速度达到2G时,精度就会出现微米级偏差;

第二,真空环境下的热变形补偿,掩膜台的金属构件在温度波动0.1摄氏度时,就会影响定位精度,他们试过用碳纤维复合材料,但成本太高,而且加工工艺还不成熟。」

2G?

陈延森哭笑不得。

要知道,掩膜台的加速度越大,可以缩短掩膜台的加速和减速时间,从而提高光刻效率,减少晶片制造的时间成本,这对于大规模晶片生产来说非常重要。

阿斯麦NXT 1950i DUV光刻机的掩膜台加速度均值为15G,峰值可达25G。

华卓精科的掩膜台仅仅是能用而已,压根没法商业化。

他算是看明白了,以国内配套产业链的技术实力,很难支撑星源科技完全掌握光学系统的核心技术,这是绕不开的现实问题。

2G的加速度与阿斯麦25G的峰值比起来,就像蹒跚学步的孩童与百米冲刺的运动员,实力悬殊。

而且,加速度过大会对设备的机械结构、驱动系统和控制系统带来更大的压力,进而导致精度下降、稳定性降低和设备寿命缩短等问题。

同时,高加速度还会带来更大的能耗和发热问题,需要更先进的冷却和控制技术来解决。

很明显,华卓精科的技术方案属于『投机取巧』的类型,故意降低了加速度的数值,从而更容易保证精度和稳定性。

但这样的掩膜台,根本无法满足大规模晶片生产的实际需求。

「我知道了,先跳过掩膜台,把精力放在真空与环境控制系统上。」

陈延森想了想,对着林南吩咐道。

说完,他又看向梁劲松,不紧不慢地问道:「良率有没有提升?」

「老板,当前的良品率稳定在97.5%,只要材料供应稳定,我能在三个月以内,把年产值提升到10亿美币的水准。」

上一页目录下一页

相关小说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