湾积电启动竞业协议,限制梁劲松为山星工作;可山星也没憋好屁,眼见没捞到好处,索性也对梁劲松发起了竞业操作。
可他们没想到,梁劲松转头加入了一家刚成立没几天的Fab工厂,从而避开了竞业限制。
金敏哲脸上的肌肉不自然地抽搐了几下,那挤出来的笑容比哭还难看。
陈延森这番话,精准地戳到了山星电子的痛处。
当初为了限制湾积电的先进位程发展,他们确实动用了一些非市场手段,却没想阴差阳错,反而促成了梁劲松与星源科技的联手,最终养虎为患,造就了天工科技这个心腹大患。
「陈先生说笑了。」金敏哲干巴巴地回了一句。
这时,吴盛裕越过金敏哲,凑到陈延森跟前提醒道:「老板,孟先生到了。」
闻言,陈延森转头看向入口,果然看见孟远志和陶静文,一前一后地缓缓走来。
即便孟远志很忙,可他也不想错过天工科技的这场发布会。
他很清楚,星源科技的Fab工厂建得再大,也得依靠天工科技的晶片订单才能发展壮大。
「老吴,帮我照顾好金先生。」
陈延森扔下一句话后,不紧不慢地站起身,向着孟远志的位置走去。
「孟先生」陈延森刚想说话,就被孟远志打断了:「陈总,你忙你的,我今天来,只是过来当个观众。」
话虽如此,陈延森却并没有当真,与孟远志寒暄几句后,亲自把人领到了第一排坐下。
金敏哲僵在原地,望着陈延森的背影,眼神复杂,随后只能悻悻地回到山星电子所在的区域,然后拿出手机,压低声音急促地汇报起来。
接下来,不断有国内外的合作商、同行入场。
直到十点整,会场灯光骤然一暗。
激昂的音乐突然炸响,巨幅LED屏幕上随即播放起展现晶片内部微观结构的视频,科幻感拉满,全场目光瞬间聚焦于舞台中央。
大概过了三十秒,舞台上的灯光系统一亮,将上百平米的空间照得透亮。
只见一名西装革履的中年白人走上了舞台正中心。
「大家好,我是天工科技存储晶片事业部的首席科学家唐森,很高兴为大家介绍我司的第一款RAM晶片——鲲鹏 14nm 16Gb。」
唐森的这段话,用的是中文,听起来有些生硬,但考虑到他才入籍不到一年,已经算是非常流利的程度。
台下众人心情复杂。
国内观众琢磨着:华国第一款自研RAM晶片,竟出自眼前的老外,属实让人意外。
国外观众则犯起嘀咕:陈延森究竟有何魅力?能让土生土长的灯塔国人丹尼尔,不仅加入天工科技、加入华国国籍,还给自己起了华国名字。
这简直离谱!
唐森的开场简洁有力,很有科研人员一贯的干练风格,接着迅速切入正题。
面对上千名观众,不紧不慢地介绍鲲鹏 14nm 16Gb的制程节点、单颗核心容量、数据速率、工作电压和封装形态。
14nm制程!
16Gb的单核容量!
每秒4800Mb的数据速率!
他每说出一项技术要点,山星、海力士、东芝等一众厂商代表脸上的愁容就会加深一分。
他们从未怀疑天工科技的研发实力,真正让他们意外的,是对方推进的速度竟然如此之快。
与此同时,远在大洋彼岸的美光董事长马克都快气炸了。
在他看来,要是没有丹尼尔这个前美光移动晶片架构总监,天工科技怎幺可能这幺快研发出新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