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速读谷

菜单

第一站是深蓝科技的十万级无尘车间,透过钢化玻璃,能够看到全自动生产线正在组装电池单元。

机械臂精准地抓取硫碳复合正极材料,在氩气保护环境下完成迭片工作。

李青松不时驻足,凑近观察设备运行细节,陈延森在一旁低声讲解,曾吉文则适时补充深蓝电池的技术细节。

跟在身后的记者,将这些画面,用镜头清晰地捕捉下来,打算作为今晚的新闻素材。

短短四个月,深蓝电池在全球范围内,累计拿到了130亿美币的订单,外加三枚诺贝尔化学奖金牌,以及对新能源汽车、消费电子、储能电池行业的恐怖影响力。

哪怕给予再高的报导规格,也完全合情合理。

李青松亲自来参加投产仪式,说白了,也是想为深蓝科技站台。

陈延森指着显示屏说道:「这是深蓝科技独创的多孔硫载体技术,可通过纳米级碳骨架固定活性硫,将体积膨胀率控制在2%以内,从而保证电池的循环稳定性、容量保持率和使用寿命。」

「这个黑色颗粒是什幺?」

李青松伸手点了点屏幕,侧身问道。

「氧化石墨烯涂层,可以抑制多硫化物的穿梭效应,增强电极导电性。」

陈延森不假思索地回答道。

废话!

这玩意的技术方案,99%都是他提供的。

曾吉文不过是拿着他的技术文档,把实验室数据在常温环境下,进行复现而已。

「如果我没记错,你学的好像是新闻专业。」

李青松顿感诧异,下意识地追问道。

「自家的产品,当然要做到了如指掌。」陈延森丝毫不慌,一副理所当然的表情。

「我听说,深蓝科技和北汽、上汽、长城、江淮都签署了供货合同,以一号和二号工厂的产能,需要多久才能交货?」李青松继续问道。

「这两家生产基地的总产能是每年15吉瓦时,也就是1500万千瓦时,按订单先后顺序,估计要等到2015年才能全部生产完。

但我和宁德时代、比亚迪都签了代工协议,等他们把中东的储能订单交付后,便开始着手生产汽车所需的动力电池。」

陈延森缓缓解释道。

「你把第一批货给了特斯拉?」李青松又问。

「马斯克签了15亿美币的订单。」

陈延森很直白地回答道。

言外之意,特斯拉给的太多了。

更何况,动力电池的采购量大,特斯拉在北美地区经营多年,储备了一大批韭菜。

尽管马斯克把Model S LR的价格定在15.9万美币一辆,照样都卖了1.4万辆。

放在国内,以2013年的汽车厂商实力,谁敢打包票,能把15.9万美币一辆的纯电汽车,卖到一万辆?

包括汪传福都没这个底气。

上一页目录下一页

相关小说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