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谢胡先生告知,我一定准时到场。」
陈延森说着往沙发上一躺,爽快地应了下来。
顺应大势,才能发展得又快又稳。
胡锐晖笑着打趣道:「你不来,这场交流会就得失去一半意义。」
「胡先生言重了,天工科技不过刚入行,担不起这盛誉。」陈延森谦虚回应道。
「可天工科技在CPU、GPU的架构技术上,却早已超过了展讯和海思,就连苹果、山星都掏钱购买了橙子Z1的指令集专利。
坦白说,正是有了橙子Z1和天工 T100晶片的问世,才加快了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的落地实施,而天工 A100的上线,更是添了最后一把火。
你啊,功不可没!」
胡锐晖毫不吝啬地夸赞道。
他的这番话,没有一丝水分。
天工科技不断突破欧美专利壁垒,给了上层极强的信心。
既然能在晶片设计领域拔得头筹,说不定通过追加行业投入、调动更多资金与技术,能进一步提升集成电路产业的硬实力。
若是能攻克几项关键技术,或许能让中国半导体行业拥有足够的话语权,从而完成从买家到卖家的身份转变,真正融入世界半导体产业体系。
至于超越,谁都没敢想。
只有行业内部人士才清楚,晶片制造所需的设备和技术有多复杂。
即便是阿斯麦,也不敢夸口说能独立制造光刻机。
因为它离不开德国、灯塔国、小日子和高丽等国的光源、电子特种气体、光刻胶技术。
换作灯塔国也一样,也没有能力搞定整条产业链的技术。
因此,上层此时的想法是:在某个领域,比如前道工艺设备制造,或是CMP抛光材料、光学镜头等方面达到世界顶尖水平,成为行业不可或缺的一环。
陈延森早已听惯了各种恭维,虽说胡锐晖身份不凡,说话语气也极为诚恳,但他并未将这些话放在心上。
两人又聊了几分钟,便各自挂了电话。
陈延森把手机一丢,斜靠在沙发上琢磨着。
该以何种形式切入晶片制造领域?
毕竟曜橙 X2的销量越高,意味着天工 A100晶片的出货量越多,对高通、联发科、英伟达的威胁也就越强。
别看黄仁勋这会儿跟他又是搞专利技术交叉授权,又是投资入股,可一旦触及英伟达的核心利益,对方照样会在背后下黑手。
「先去上面拿点免费的钱花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