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顿了顿继续说:「但现实是,华芯国际28纳米工艺的良品率刚过30%,要幺我花三倍的价格,要幺刘迅峰来补这笔差价。」
王光桐眉心微蹙,从整个产业链的角度考虑,天工科技和海思把晶片交给华芯国际是最正确的选择,可损失谁来补呢?
「其实,陈先生不妨给华芯国际一次机会,帮助对方尽快完善工艺,届时你和海思都是受益者。」
代震宇耐心劝说道。
为了彻底打消陈延森的顾虑,他甚至直言道:「差价由基金会来补,给华芯50万颗的订单配比。」
陈延森默然,他没想到,上面竟如此有魄力。
既然代震宇找了他,之后多半也会找何波庭。
粗略一算,起码要贴四五亿资金,值得吗?
可他转念一想,代震宇没得选,上面也没得选。
华芯国际28纳米工艺的良品率之所以这幺低,首先是技术积累不足,工艺经验欠缺。
像山星、湾积电、联发科,在生产工艺上都是渐进式的升级路线,从45纳米到32纳米,再到28纳米,一步一个脚印扎实走过来的。
而华芯国际呢?
此前,最成熟的工艺制程是40纳米和65纳米,如今一下子进入28纳米领域,技术跨度大,试错成本太高。
另外,华芯国际28纳米工艺依赖高通的技术授权,在关键技术专利上,又被湾积电、IBM等所垄断,华芯需要绕行设计,从而增加了工艺复杂度。
不走两三年弯路,华芯国际都很难把成本降下来,把良品率提升上去。
因此,哪怕是大基金出面补贴差价,陈延森也不想把订单交给华芯国际。
谁能保证华芯国际生产出来的天工 A100晶片不出问题?
一旦出现缺陷,影响的可是几万、几十万橙子手机用户。
曜橙系列好不容易积累起来的口碑,岂不是要毁于一旦?
想到这儿,陈延森眼含笑意,望向代震宇和王光桐说道:「我相信以华芯国际的实力,在两三年之后,肯定能完善28纳米制程的生产工艺,但两三年后,橙子手机全球每年的出货量,大概率都有两三亿台了。
高通和联发科可不会眼睁睁看着天工科技,跟它们争抢市场份额。
所以,求人不如求己,我更想自己搭建三到五条28纳米的生产线。」
代震宇闻言一愣,从晶片设计到晶片制造,看似只有两个字的区别,但背后所需的工作模式、技术专利和生产设备完全不同。
「你想涉足晶片制造领域?」王光桐哑然失笑,觉得很离谱。
「一年前,我在成立天工科技时,也有无数同行和下属劝我。」
陈延森往后一靠,轻描淡写地说道。
制造环节涉及到的CMOS结构、应变硅、浸入式光刻和双重曝光技术,对别人或许很难,对他而言,却不是什幺难以突破的技术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