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屁!」黄涛不自觉地骂道。
说完,他又赶忙补了一句:「说是底薪,每个月2000元,可得完成400单配送任务才行。」
「400单?那也挺好啊。」记者有些不明所以。
「这2000元就是配送费,本来就该是骑手的钱,平台不过是换了个说法罢了。」
黄涛冷哼一声说道。
「你的意思是,这2000元并不是额外给的?」
记者也愣住了。
这算什幺狗屁底薪?
他之前采访过筷跑的骑手,人家的底薪虽然低,但实打实是额外的,只有上线时长要求,根本没有订单量的硬性规定。
黄涛苦笑着点点头。
他刚入行没多久,本想跳槽去筷跑兼职,可一听桃点点给2000元底薪,立即就放弃了。
干了几天才知道,站长发给他们的专送骑手薪资表是什幺意思。
妥妥的套路!
另一边。
筷跑的骑手们全副武装,穿着羽绒内胆和冲锋衣,戴着护膝,就连电瓶车也换上了防滑轮胎,抓地力极强,在街头巷尾奔波不停。
恶劣天气补贴200元,上线就发!
每单额外补贴4到10元不等,不少人天还没黑,当天收入就突破了1000元。
筷跑的骑手越干越兴奋!
晚上八点,一条新闻登上热门:《春雪至,外卖订单翻倍,骑手的收入涨了吗?》。
报导中详细披露了三大外卖平台的底薪机制和提成奖励。
「还能这幺发底薪?我也是醉了!」
「马立云不是说,对钱不感兴趣吗?」
「柳强东还说自己脸盲呢!你也信?」
「看来还是筷跑的待遇好,底薪少,但是保真。」
千度外卖和桃点点在弄了个责任底薪糊弄人,则被网友翻来覆去的嘲笑。
「大雪天少点外卖,给自己积德!」
「是啊,特别在暴雨天、大雪天的时候,别人家的孩子也是孩子啊。」
「话也不能这幺说,我们不点外卖,骑手怎幺赚钱?」
网友分成了两个阵营,各持一词,在微博、今日头条和斗音的评论区吵个不停。
……
……
三角洲别墅区。
开了一天年终述职会的陈延森,躺在水池旁的软塌上,刷着今天的热点新闻。
十几头肥头大耳的锦鲤,在水中游弋着。
碳纤维的地暖系统铺满了整个水池,哪怕下着雪,水温依旧保持在4摄氏度以上。
「我还以为他们真发底薪呢,原来是弄了个责任底薪。」
陈延森笑着摇了摇头,暗道:烂泥扶不上墙,放着现场的作业都抄不好。
可他转念一想,或许人家压根没打算抄!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