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速读谷

菜单

「你个琴岛本地,居然不了解这的天,啧啧。」

陈延森逗了会儿海鸥,转头握住叶秋萍的右手,指尖触到的触感,像摸了块冰疙瘩。

叶秋萍尴尬地笑了笑,知道陈老板又在翻旧帐。

「先回酒店吧。」见她一脸窘迫,陈延森随即开口。

「老板,我们才来十几分钟。」

叶秋萍站在原地不动,嘴硬道:「我不冷,手凉是天生的。」

她不想扫了陈延森的兴致。

「那你就在这,再吹个时海风。」

陈延森说完,转身就走,丝毫不惯着她。

「老板,我想了想,还是回酒店好!」

叶秋萍连忙瞪噔噔快步追了上去,厚着脸皮说道。

海风虽凉,可她的心头却满是暖意。

两人身后,依旧有络绎不绝的游客,手里拿着面包、油条,向海边和半空中的海鸥投喂。

随着海浪轻轻翻涌,水面上漂浮的面包越积越多,层层叠叠的,就像一片铺满了面包的「大海」。

落日余晖,漫天的云霞映照在海面上,泛着橘红色的光影。

陈延森坐进车,随关上车,转头对司机说:「先回酒店。」

叶秋萍大着胆子,攥住了陈总的右手,顿时觉得暖烘烘的,像个火炉一般。

「老板,你的手好烫。」叶秋萍压低嗓音,轻声说道。

「我其他的地方也很烫。」陈延森正色说道。

叶师傅秒懂,一抹陀红悄然爬上耳垂。

次日一早,李青松特意抽出时间,在燕京接待了莱格吉。

经过一番洽谈,双方达成共识:华方承诺为阿比西尼亚提供10亿美币无息贷款、1亿支疫苗,以及涵盖1500名医疗队员和公共卫生专家的10个医疗卫生项目。

相应地,莱格吉也在土地政策、税收优惠和矿产资源开发上做出了让步。

在国内网友看来,阿比西尼亚这个连具体位置都不清楚的「穷鬼」,又来「打秋风」了。

但他们不知道的是,莱格吉已拍着胸脯保证,会为华国企业提供最优的营商环境和治安保障。

李青松虽未完全轻信,却也觉得,比起前任,莱格吉更倾向于走开放发展的路线,而非只想做个守着地盘的东非土财主或者武装头目。

随后,在商务协会工作人员的陪同下,莱格吉先后参观了小米、360、首钢和华石油等企业。

他的合作思路很明确:欢迎华企赴阿比西尼亚投资,虽然当地资金有限,但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可通过合资成立公司的方式共享收益。

如果华企愿意参与阿比西尼亚的道路建设工作,还能从油价包含的养路费中获得分成总而言之,只要你们愿意来,老子就把你们当大爷供起来。

这一幕,看得几名首钢的高层一阵恍惚。

三十年前,国内为了招商引资,各地中枢司对待外商的态度,便大抵如此。

与此同时。

橙子制衣厂的隔壁聚集了上百名国内新闻记者,他们之所以赶过来,是因为收到消息:陈延森要到即墨参加橙子鞋业有限公司的开业仪式!

琴岛电视台的几名采访人员靠在墙边,不时地向路口张望。

「周哥,这消息该不会是假的吧?」

一旁的同事凑过来小声嘀咕。

「陈延森肯定会来!」

周君豪语气笃定地回应。

「为啥啊?」同事满脸不解:「这都快九点半了,连他的影都没见着。」

「原因很简单!我认识林国纶的助理,上半年琴岛服装博览会上见过一面,他现在每隔两分钟就跑出来一趟,不回办公室,却待在保安室,你说他这是为了什幺?「

周君豪笑着反问道。

他干了十几年记者,要是连这点眼力见都没有,还做什幺记者。

同事琢磨了一下,立马反应过来,赶忙竖起大拇指:「周哥,你这也太牛了!」

周君豪却摇了摇头,不由地感慨道:「要说牛,还是陈延森牛,以他的身家,根本犯不着碰制衣、制鞋这种又辛苦又不赚钱的行当,可他还是投钱建了厂,单在琴岛就养活了八千多人。」

凭着多年的职业敏感和直觉,他很清楚,陈延森完全没必要做服装厂、制鞋厂的生意。

这点业务量,一年到头也赚不了几个钱。

上一页目录下一页

相关小说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