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速读谷

菜单

陈光和导师高波对视了一眼,整个气象研究所只有他们知道球状闪电和球闪武器的存在,现在脑海中的第一反应就是被敌人窃取了技术,还施彼身!

陈博士朝着南海的方向看了眼,疯了一般地开车往北。

一直开到一个远郊的小县城,这里虽然也停电,但球状闪电带来的晶片毁损率不高,显然已经出了辐射范围。

他找到一家网吧联系上了丁仪和许大校,后者二话不说,立马要派军用飞机来接他。

但在和丁仪的对话中,一个比陈光预想中的局势还要恶劣得多的消息,让两人久久沉默。

一个广角的俯瞰镜头从陈光然的表情和泛红的眼眶特写开始,极速拉升,导演路宽在这里将陈博士离开的这一年多时间中,在林云身上发生的往事,通过丁仪的诉说具象在了银幕上。

也即,电影之前通过陈光这个「伪主角」来引入各种线索、体现人物性格的叙事方式被推翻,从这里开始,要把聚光灯完全投射在周讯扮演的林云一个人身上。

伍迪艾伦等国际导演当然知道,这是一种变种的情感引导式倒叙,将观众情绪顶点转化为回溯叙事的入口。

银幕上,陈光的最后一个表情淡化,时间戳来到半年前。

再次出现在镜头中的已经是海上对峙的场景了,敌人的袭击是以四十多枚飞弹攻击的方式开始的。

但和意料不同的是,这批飞弹在珠峰号防御圈外就被全部引爆,从空中霰发出大量白色粉末,并在这一海域发射大功率雷射,看起来像是探测潜艇。

虽然观影时间较长,但电影宫中不乏注意力比较集中的影迷,还是想起了几年前前陈光在俄克拉荷马州气象研讨会上的讲座。

镜头闪回,那些白色粉末和昔日陈光在讲座上展示的气象模拟动画,一模一样。

那是高效制冷剂!

敌军在做什幺?

他们在利用陈光研发出的用以给人类造福的「龙卷风预测和预报」技术,反其道而行之,在我军海域上掀起超强度的龙卷风,企图摧毁珠峰号!

会发展成为龙卷风的「风卵」的核心是一团下沉的冷空气,通过加热而阻止其下沉就能消灭可能演变的天灾;

而反之投放高强度制冷剂,则可以人为制造出这样的天灾,陈光的研究成果,让这一「超级气象武器」的诞生,成为现实。

于是出现在画面中、利用顶级特效生成的超级龙卷风,以两百公里的直径,超越自然界最大的F5级别、达到F7级别的超级龙卷风,开始了无情的杀戮。

珠峰号紧急转向,但已经避之不及,主甲板被折断后旋即悲壮沉没!

在最后一瞬的画面中,舰长果断地命令对两座压水反应堆进行A级封闭,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可能的核泄漏,但也使珠峰号彻底失去了动力。

至此,江星辰,连同两千多名我军将士——壮烈殉国!

在场的观众都是西方人居多,对这样的场面还没有太过感同身受,只是好奇这个中国特效公司的水平什幺时候已经成长到这种地步了。

但国人和未来的内地观众们,一定会对这个即便是架空世界、却也叫人黯然神伤的的结果悲愤不已。

现实中,我们甚至还没能拥有这艘沉没的巨舰。

除了战士们、林云、林峰之外,最思之欲狂的莫过于此刻画面闪回的陈博士了。

即便他的演技成果当年也是经过国内审查才得以参加的海外交流,但总归这项本来用于造福世界的技术,成为了一个子手。

敌人把他的犁铸成了剑,刺穿了祖国的海防线。

这一刻,他才愈发能够理解林云的感受。

镜头再一切转,是面容憔悴、双眼通红的林云在海军基地和球状闪电部队动员、道别。

没错,他们要被派去进行一项十死九生的任务,用球闪武器破坏对方航母上的电子设备晶片,为我军的岸基反航飞弹提供打击机会。

也即袭击对方航母,摧毁晶片。

但鉴于球闪武器目前的局限性,如不能进行超视域打击、不能在水下发射、又没有机载型号等,战土们唯一的办法,就是乘坐渔船悄悄接近。

这意味着行动但凡稍有差错,他们根本没有逃生的机会。

随着用于打击航母的飞鱼飞弹的运载、布控完毕,晨雾中五十条渔船停靠在港口,当敌军的斯坦尼斯号战斗群深入伏击范围后,康明中校下达了射击指令!

电影镜头中,那些战前还在愉快调侃、互相鼓励,反侦察时候冷静泰然的可爱战土们,果断激发了球闪武器。

剧烈闪动的青色电光把周围的海面照得雪亮,一串串发着红光的雷球贴着海面飞出去,它们尾部的萤光形成了以各艘渔船为中心点的一个个扇形,随着球状闪电串的移动而扩大。

从整个战场看,那一串串球状闪电球和数量更多的萤光线,构成了一张网住舰队的巨网。

战争史上的辉煌时刻,似乎已经到来。

尽管因为电影放映时长和林云的人物剧情,判断出此时还处在「黎明前的黑暗」的影迷们知道第一次尝试可能不会成功,但还是对这些悍不畏死的战士们充满了期待!

但很遗憾的是,推翻了基础物理架构的球状闪电,在现代战争史上的第一次亮相,以失败告终了。

就在第一批球状闪电即将命中目标的刹那,它们的轨迹突然发生诡异的偏转。那些燃烧的光球或是冲天而起没入云霄,或是坠入波涛汹涌的大海,或是擦着舰队的首尾掠过,始终无法触及舰体分毫。

仿佛每艘战舰都被笼罩在一个无形的屏障之中,将所有的球状闪电牢牢隔绝在外。

「磁场屏蔽!」

康明脑海中闪过这个令人心悸的词汇,无数次出现在球状闪电武器研制者噩梦中的东西,现在终于变成了现实。

中校毫不犹豫地嘶声下令:「全体停止攻击,立即销毁武器!」

没有一刻犹豫,所有渔船上的射击骤然停止。

失去目标的球状闪电如无头苍蝇般在舰队上空飘荡,它们拖曳的光尾在夜空中交织成一张巨大的光网,原本整齐的呼啸声化作一片混乱的蜂鸣。

这纷乱的声响,仿佛在为这场天折的进攻奏响一曲凄厉的挽歌。

敌人是如何得知球闪武器的存在,并做出针对性防御的,其实并不难猜,影片在前述剧情中已经给足了提示和伏笔。

那一天在靶场丁仪所说的观察者的存在,一年前震惊世界的伊甸园反恐战斗,即便掩藏得再好,都给了敌军零星的信息收集渠道。

珠峰号腰斩,江星辰殉国,伏击战折戟,面对敌势汹汹,神州似乎即将陆沉,也让林云更加绝望和脆弱。

她似乎又回到了五岁那一天,看着母亲的户体面目全非的惨痛场景。

海上伏击失败后,球状闪电部队遭遇严重打击,研究和参战也暂时停止,国家不可能仅在这样的概念性武器上寄予反击的希望。

就在此时,此前身患绝症的张彬也去世了。

按照他的要求,丁仪决定替代已经淡出研究团队、不适合再接触军事机密的陈光,履行对他的承诺,用球状闪电火化他的遗体,和妻子郑敏合葬。

不知为何,火化这一天的天空反倒是晴空万里,憔悴消极到了极点的林云和丁仪一道来送这位球闪研究者最后一程。

如果没有他的防雷涂料,也许就没有现在的球闪研究成果。

镜头切转到八达岭附近的一处公墓墓园,两人无言地前行,脚底金黄色的落叶预示着秋天的来临。

一个离去的季节,一个死亡的季节,也是一个写诗的季节。

两人在张彬简朴的墓碑前静立着,稀疏的枝间漏下清冷的阳光,在山径上投下斑驳的光影。

远处城墙豌蜓的轮廓在薄雾中若隐若现,几片梧桐叶打着旋儿落在青石墓碑上,仿佛季节最后的告别,偶尔传来一两声孤寂的鸟鸣,更添几分萧瑟。

在这片静默的秋光里,似乎连风都放轻了脚步。

「金黄色的树林里分出两条路,可惜我们不能同时去涉足,但我们却选择了,人迹罕至的那一条,这从此决定了我们的一生。」

林云喃喃地吟起了弗罗斯特的那首诗,声音像林间的清泉。

「想过走另一条路吗?」丁仪问。

「有吗?」

「战后离开军队,和我一起去研究宏粒子,我有理论能力,你是工程和应用天才,我们很可能取得现代物理学的重大突破。」

「我是离不开军队的。」林云淡然一笑,蹲下身子把张彬墓前的枯叶拂去,「从生,到死。」

「?这是什幺?」女军官突然失声叫道!

丁仪凑近了看,只见原本只有张彬名字和生卒日期的墓碑上密密麻麻地刻满了小字。

这些小字甚至覆盖了碑顶和碑的背面,那些小字全是方程和计算公式。仿佛是这块墓碑被放到由方程和公式组成的液体中浸过一样。

「它们在消失!」林云惊呼。

「少一个观察者,它的坍缩速度就慢一些。」丁仪当机立断地一把将她推开,整个人伏在墓碑上,眼神死死盯住「浮光跃金」的文字,一动不动。

「我去拿纸笔。」

「来不及了,别打扰我。」六分仪完全进入了状态,这些方程式对于陈光、林云等人可能还不大看得懂,但对于他这个潜心研究了两年多宏粒子的物理学天才而言,有如甘霖!

他越看越心惊,因为从陈光处借阅过张彬和郑敏的手稿笔记,他和林云都认得出这就是后者的笔迹,而文字所描述和推导的,正是宏原子的数学模型!

其中最后一句赫然写道:彬,引起f的速度只有426.831米/秒,我好怕。

西方的最后一线天光,给墓碑群涂上了一层诡异的蓝色,天很快完全黑了。

无论有没有读完全部碑文,面无表情的丁仪整个人如释重负地向后一倒,瘫在了草坪上。

「林云,我们能找到原子核了。」

女军官喜出望外:「什幺!真的?」

在战略态势极为被动的情况下,丁仪发现了宏原子的原子核,有什幺意义?

宏原子模型就如同第一张元素周期表,提供了理解整个宏物质世界组成与规律的根本框架。

从球状闪电以及它的本质宏电子作为武器应用的角度来说,如果说前者只能作为摧毁舰船和电子设备的「战术级」武器的话,那宏原子和原子核的发现,就能够提供每一个现代人都知晓的灭世级武器一核聚变。

而且是宏原子核的核聚变。

林云见他躺在草坪上思考了一会起身,这才出声试探道:「有结果了吗?

,「有,碑文上的内容我之前也推导出一些,她直接给出了关键点,不然还真来不及看。」

丁仪感慨道:「自然之美,物理之美,你知道吗,宏原子的原子核,是一根弦。」

「弦?」

「对,它与宏电子基本处于一个尺度级别,长度大约在一到两米之间,依原子的种类不同而异,至于粗细,弦是无限细的,它上面的每一点都是没有大小的奇点。」

林云有些奇怪道:「难道你不需要实验,就能完全确定碑文上的那个—-似乎是郑敏的笔迹,就一定正确吗?」

丁仪郑重地看向她:「有一些事情我也是刚刚豁然开朗,但现在可以肯定的是,郑敏已经成为了量子态。」

「你可以想一想,如果世界上没有摩擦力,那牛顿第三定律也许很早就会被一个普通人发现。」

「同理,对于从60年代就开始研究球状闪电的人来说,已经变成量子态的郑敏,理解那个世界的难度自然要小得多。」

宏原子核的登场令项目重新获得重视,因为此前的球闪武器泄密,基地也迁往了大西北,那个曾经诞生过另一样护国神兵的地方。

首先迁移的是被首批被捕获的二十五枚宏原子核,这种弦状的事物看起来再美,也不可能一直放在首都周围。

与此同时,一场最高级别的会议在礼堂召开了,作为我军少有的理工科智慧型将领,林峰从紧张的战争中抽出一天时间主持会议,也足见上面的重视程度。

上一页目录下一页

相关小说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