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来这就是文青演员和商人导演的区别吧。
局面一时僵持不下,王永乐是个老赌狗,现在光脚的不怕穿鞋的,宁愿被法拍也不答应贱卖《仙剑》的改编权。
张剑听刘泽宇的语气,显然还不知道永遇乐的改编权目前尚未易主。
他立马决定先和王永乐就《仙剑》改编权抵偿部分债务达成转让协议,再从刘泽宇和路宽中「择优录取」。
「刘总,我去方便一下,您稍坐。」
张剑让女秘书添茶,转身走进卧室。
看了眼床上熟睡的儿子,张剑迅速拨出电话:「联系王永乐,答应他100万要价,抓紧签合同。」
抽水马桶声哗啦啦地响起,张剑擦着手走了出来。
「刘总,据我所知,您的公司还刚刚成立吧,这改编权买来准备自己做还是?」
刘泽宇笑道:「这就不劳张导操心了,我联系了一家魔都的影视公司,就是那部《书剑恩仇录》的出品方。」
张剑了然地点点头,他也是电视剧导演,在行业内浸淫已久,知道刘泽宇说的是糖人影视。
《仙剑奇侠传》改编后的题材和调性,也的确符合糖人作品的一贯风格。
千禧年开头的十年里,大多数影视剧的立项主导权仍然是掌握在作家转型的编剧和影视公司手里,不同的电视剧制作方因为主力导演、编剧、演员团队的差别,擅长的题材也不一样。
京圈的影视公司如华艺、梦周影视出品的电视剧多以军旅题材为主,后世的《士兵突击》和《我的团长我的团》等都华艺与编剧兰小龙的深度合作。
张剑的梦周影视传媒则有《雪豹》、《黑狐》、《雳剑》等代表作。
刘燕名和海盐创立的海闰影视多以京圈作家海盐、王硕、马卫都等人的小说改编题材为主,从最早的《编辑部的故事》、《渴望》到后来的《永不瞑目》、《玉观音》等。
在90年代和新世纪初,「海盐剧」就是绝对的造星机器,捧红了陆毅、孙丽、徐京蕾、佟大为等一众明星。
除开京圈之外,当下的国内还有两家后世90后最耳熟能详的电视剧制作公司:周易和糖人。
周易风格以武侠见长,糖人则从《仙剑奇侠传》开始确立了古偶仙侠的路数。
刘泽宇在王小磊的牵线搭桥下和糖人取得了联系,后者迫不及待地开始筹划项目,对于这位本地小衙内的充分信心,让蔡衣侬丝毫不用担心改编权的获取。
张剑决心先看看刘泽宇的诚意有多少斤两,假意为难道:「刘总,但凡您早一天张口,这改编权我们绝对双手奉上,只是现在的确是先答应了别人,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