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速读谷

菜单

结果先是被女演员自己推翻了一条,接着男演员兼大导演又提了个提议。

再回头看刚刚这一条,就有些「上不了台面」了。

路老板的话是什幺什幺意思呢?

什幺叫「浅景深突出文字虚化,等阴影投射时再做焦点转换?」

用大白话讲,这相当于让观众先戴上「老花镜」。

按照刘伊妃的设计,镜头给到书本和她的特写时,让字迹变得朦胧柔软,就像透过晨雾看远方的路标。

在这种情况下,观众投射在大银幕上的注意力,很自然地会被推向画面中唯一清晰的元素——

静秋低垂的睫毛或紧绷的嘴角,还有张一谋觉得她很特别的驼峰鼻。

用这样的方式来吸引观众的视线,如同黑暗剧场里唯一的光束追随着芭蕾舞者的足尖,比单纯给特写效果要好得多。

紧接着,当阴影笼罩书本时,摄影机如同悄悄移动的显微镜,把观众视线从「观察道具「引导到「解剖情绪」。

这个时候再去看刘伊妃的微表情,看她的羞怯、朦胧、慌乱,后者的表演会在大银幕上产生绝佳的爆破力。

她眼里的情绪,会像滴入清水的墨汁,在观众心里晕染开层层涟漪。

两位参与度极高的男女主角又回到了自己的位置,在导演沉稳的「Action」中再次进入了70年代。

老谋子目不转睛地看着监视器,他想看看这位柏林影后究竟会怎幺演这一条。

一切照常,在设计的阴影笼罩书本后,她猛得擡头,瞳孔微缩,既有警惕,更有向往。

「给,你的本子。」

「哦。」

路宽把笔记本递给她,少女接物时手臂僵硬地伸直,指尖仅用第一指节轻触本子边缘。

前者无意间擦过她手指时,她先是脖颈后仰,随即强迫自己镇定,但颧骨肌肉轻微抽动,充分展现了家道中落的知识分子女儿「想保持体面,又难掩慌乱」的矛盾。

「咔!完美!完美!」

张一谋心生感慨,盛名之下无虚士,再是政治正确的题材去拿到的柏林影后,也难掩女演员自己的光芒。

张纯如是她转型的第一个角色,但难度尚且还没这幺大。

静秋虽然年龄贴近,可需要塑造的细节就太多太多了。

没有生活在那个时代的人,没有被心理阴影笼罩过的人,很难给出这种突然被纯爱「烫到」的感觉。

两位主演又看了一条回放,路老板笑着点出她一处很有趣的小改变:「上一条你被碰到以后是蜷了蜷手指,这次把手都缩回去了。」

「还可以吗?」

「不错,但也要把握度,过犹不及的。」

毕竟这才是刚刚接触,人物的陌生感和怯懦心理算是支撑得起这种表演,再往后就不能着墨太多。

最开心的当属张一谋了:「这电影拍到这个地步,我觉得就有些享受了,真希望能多拍几个月,哈哈!」

刘伊妃莞尔,心道你要是把剧情改成男女主亲热有孕了,确实能多拍几个月。

老谋子又看了一遍回放,仍旧觉得这两分钟的镜头精彩:「伊妃,你刚刚这个思路是怎幺来的?」

小刘凝眉道:「《日出》的第三幕里,有一场当方达生站在窗前时,陈白露停留在对方阴影覆盖的区域内的场景。」

「我当时就在想,如果在电影中,是不是能用光暗交替暗示角色对救赎既渴望又畏惧的矛盾心理?」

「刚刚的静秋亦然,她被老三高大的身形挡住,投射下一片阴影,阴影代表的是她暂时还不敢触碰的爱情,更深层次的,是时代带给她的威压。」

张一谋和赵小钉等人听得半晌无言,老谋子长叹了一口气摸了摸自己的寸头,转头对闺女张沫道:

「伊妃虽然小你几岁,但她的拍戏经验、敬业精神和对剧本的理解已经很到位了,沫儿,你们姐俩没事多交流、多亲近。」

老头当然是望女成凤的,可又不好叫她追着已为人夫的路宽取经求道,这也是暗示张沫——

他们俩都在场的时候你就厚着脸皮凑上去嘛!

他看在你老爹的面子上也不会藏私的咯!

张沫也还算机灵:「知道了张导,我跟茜茜会多学习的。」

小刘听得直摆手:「别别别!我们一起聊聊电影就可以,学习什幺的,你还是找路宽吧,哈哈。」

有个路老板这样的制片人坐镇,有不分你我、彼此尊重的导演、演员的切磋琢磨,剧组的气氛实在太好。

有这样开放的创作环境和在同一层次的路宽和张一谋的会商,这一世的《山楂树》将会在细节和内核上继续加强。

也包括了小刘的积极参与,好的演员是永远能给导演提供灵感源泉的。

《教父》中,马龙·白兰度自创的在嘴里塞棉球,以及设计的逗猫动作,成为了柯里昂的标志性符号,给了科波拉更多启发;

《黑天鹅》中,娜塔莉·波特曼提出用指甲撕裂的痛感表现妮娜的精神崩溃,并自行设计舞蹈动作中的抽搐细节,都属此列。

一连几天的拍摄都非常顺利,张一谋循序渐进地安排了两人由浅入深的感情戏份,主创团队在拍摄中也碰撞出了更多灵感。

直到十月初,电影中饰演村长的赵苯山、饰演李主任、也是小刘北电班主任的王敬松等人进组,剧组才更加热闹了起来。

(本章完)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相关小说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