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对她这副模样也是见怪不怪了,或者说这位内娱顶流从来就没有掩饰过自己的心思,从生日那一天开始,敢爱敢恨就是她的标签之一。
朱君笑道:「我们经常都听说两口子最好别在一个单位工作、或者最好别从事一个行业,否则很容易有意见不合的时候、产生矛盾。」
「这部电影的拍摄过程中,我想知道二位的体验如何?」
他转向张一谋:「你们两位可能会粉饰太平,我先问问导演和赵老师怎幺讲?」
「哈哈!」台下响起掌声。
张一谋咧嘴笑道:「说实话不是小瞧伊妃啊,但小路在导演和表演上的专业性,让我一度以为他们俩在剧组中的相处模式,就是前者说、后者听。」
「其实不是这样。」
老谋子成功吊起了大家的胃口,昔日的片场暴君还改了性子不成?
这种级别的从业者,无论做导演还是演员,应当是要求绝对的掌控力的。
「伊妃她经常会有自己的见解,有时候会很执地坚持、有时也是闻过则喜,总之不是我以为的乖学生的模样,这很特别。」
张一谋举例:「有一场戏是两个人不好意思牵手,老三拿一根树枝牵着静秋过河,大家应该还记得。」
「其实当初设计的时候,是老三一直把手往后伸,最后把胆怯的静秋吓得撒手,树枝掉地后,
她被老三捉住了手。」
「但大家现在看到的这段戏,是老三一直往后伸手,静秋的手一直后退,但仍旧死死地抓住末端,捏到手指发白才被捉住。」
老谋子笑道:「我跟小路认为前者合适,但伊妃选择后者,实际表演出来效果确实也不错。」
朱君:「我们采访一下伊妃是怎幺想的?
小刘擡起话筒:「写静秋面色煞白地丢掉树枝,是因为时代的重压叫她心生怯懦,她不能犯错否则无法留校,这其实和赵老师话语权被剥夺等其他细节是一个道理。」
「但其实这部电影中的老三本来就已经很积极主动,考虑到静秋之后第一次叛逆地对母亲撒谎、请假去医院陪伴他这个情节,我认为人物在前面的反抗心理还需要铺垫。」
「那幺在哪里铺垫,能体现出人物的害怕和渴望的矛盾?这个树枝过河的戏份是很好特写窗口。」
「静秋的乖和怕,是时代给她的外壳,但当她一直到退无可退地捏住树枝时,仍旧选择给自己、给老三一个机会,这是她自认为做了全部对的事情后,最后的期冀,也是对时代的消极抵抗。」
刘伊妃的话听得电视机前和现场的观众都频频点头。
朱君感慨道:「能说服这两位,伊妃看之前的工作看来是下了功夫的,很了不起啊!」
小刘谦虚笑道:「他们两位都是大导演,胸怀和视角都宽广博大,这种小女生暗恋别人的小心思自然不懂了,哈哈!」
「路导怎幺看?」
男子从老婆手里接过话筒:「其实表演是一件很私人的事情,或者说它本身就没有一个完全绝对的评价标准。」
「比如刚刚提到的细节,其实从专业表演理论来分析,小刘坚持的死抓树枝细节赋予了静秋主体选择权,符合斯坦尼体系『角色的贯穿动作必须由内而外』原则,这是她作为演员本身实践结合理论的认知。」
「但每一位导演的工作习惯不同,像我在商业片里就习惯于给演员指定表演范式,直接告诉她需要什幺,不需要演员有太大的自主性,因为我要把控整部影片的节奏和质感。」
「但像这样的文艺片,张导会提供给演员更多的表演空间、细节设计、心理活动外部化的模糊性指导。」
「还是回到刚刚的片段里,小刘的提议强化了人物在时代压迫下的被动抵抗,更达到了张导提倡的心理活动外部化'效果,即让情感张力通过细微动作自然浮现,而非直接陈述。」
路老板笑着总结道:「要问我的评价,我只能说这是优秀导演和优秀演员之间的观点碰撞,也许这是每一位创作者都渴望的工作方式,非常难得。」
一番鞭辟入里、深入浅出的剖析,让现场和电视机前的观众颇有些上表演公开课的感觉。
朱君笑着总结道:「我们都看过很多路导的演讲和采访,今天亲眼看见才知道是真的才思敏捷。」
「这番话既肯定了伊妃作为演员的独立思考,也维护了一谋导演的权威,两头都顾上了啊!」
小刘捂嘴笑道:「他不做导演可以去搞男公关,蛮在行的,哈哈。」
张一谋等人笑着鼓掌,朱君转向赵苯山:「赵老师这次跟伊妃也有对手戏,有没有什幺感触?」
赵苯山笑道:「说实话,原先以为是个温柔似水的姑娘,现在看特别有意思,骨子里有狠劲儿!有倔劲儿!」
「直到跟小刘母亲聊天才知道,小刘姥姥原来也是我们东北的,那这股劲儿就不奇怪了。」
老赵三两句话不要就要甩包袱:「后来我才算是知道小路怎幺沦陷的了,这丫头厉害啊!」
刘伊妃嗔道:「赵老师,您不能瞎说啊,是路宽追的我又不是我追的他,这个真没有!」
「对对对,我这话容易造成误会了。」赵苯山看向台下的摄影,「要不刚刚这段掐掉?」
路老板咳了两声:「这个可以有!这期节目问界赞助了,这以后都属于珍贵史料。」
台下瞬间响起笑声掌声,觉得这几人坐沙发上跟演小品似的,什幺话题跟苯山大爷搭上线总显得特别招笑。
朱君转向路宽:「刚刚张导和赵老师两位都表达过对伊妃的评价了,路总是不是也和我们聊一聊?」
刘伊妃嘴角弯弯看着老公开玩笑:「某些人说话要仔细斟酌啊,你的小孩现在在我手里。」
现场观众又是一阵轻笑。
「本来就准备夸你来着,这幺一弄感觉有水分了。」路老板玩笑了一句,旋即神色轻松道:
「咱们这个节目叫艺术人生,其实对于小刘而言,我算是看着她怎幺一步步走到今天的。」
「当然,既然谈论的是艺术人生,那抛却所有关于片酬、代言、出场费等等市场价值评估标准,单就她作为一个演员的『艺术人生」来看,其实是经历了不同阶段的。」
今天的访谈慢慢进入了深水区,这个节目的受众想听、想看的就是这种来自专业人士的互相部析、审视,从他们的视角去看各自在艺术生涯中的喜怒哀乐。
刘伊妃也表情温婉地看着面前的男子,这个她的灵魂伴侣。
「2002年,十四岁半的小刘到《金粉世家》剧组,一直到2004年《异域》拍完,在这个过程中参演的角色,除了白秀珠这个刚入行的尝试,都是王语嫣、陆雪琪、赵灵儿、小龙女这类清纯、仙气的青春偶像角色,在电影里也就是《爆裂鼓手》的女侍应生,或者《异域》中的功夫演员。」
「这段时间是她夯实表演基础、掌握基本表演能力的过程,在职业技能上从一个素人成为了一名合格的演员。」
台下和电视机前的观众一片哗然。
国内三大传统的表演院校对在校生不是没有提前出道的限制,中戏甚至出现了黄定于利用签字权寻求性贿赂的丑闻。
但这两年随着资本狂热注入与明星时代的崛起,娱乐圈就像是一锅被烈火反复熬煮的浮华浓汤。
沸腾的泡沫裹挟著名利与欲望,导致许多演员耐不住艺术创作的寂寞,连人艺都在遭受大量的人员流失。
但是当所有人回头再看,原来在2004年已经基本算是登顶内娱小花之首的刘伊妃,在这位大导演眼里也只不过是专业技能过关,初步成为合格的演员。
两相对比,可想而知现在这帮半路出家的科班学生们是有多不靠谱。
「从2004年以后,她的路就更宽了。随着生活阅历的增加,可以去尝试很多不同的角色,其实张纯如这个角色是比较取巧的,毕竟有现实人物作为对照,花费了一年时间来准备,最后取得了不菲的成绩。」
「在这之后,我认为她自己选择去人艺进修、沉淀自己是非常正确的决定,她需要在这个阶段,把拿到第一个影后桂冠的过程慢慢地咀嚼消化,进行『如何将个体生命体验转化为普遍艺术形象』这个命题的探索。」
路老板侧头看了眼刘伊妃,面带笑意:「一直到今天这个静秋的角色,从我的视角如何做出评价?我突然想到梅兰芳先生对曲艺后辈的期待一—」
小刘好奇地看着他,在心里猜测这位表演路上的领路人会讲什幺。
「静水流深,形魂相契。」
朱君捧眼:「路导给我们解释一下,展开讲讲。
「静水深流是表象,就是用克制的外化表演,承载惊涛骇浪的时代创伤,这是用减法做加法的功力。」
「而形魂相契是内涵,指的是演员将角色的灵魂与自身的外形、气质完全融合,至少是在这个根据她的特点改过人物背景的静秋身上,我认为是做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