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速读谷

菜单

为了增强代入感,他还打算在游戏室里多埋几个监控,自动抓拍玩家面对恐怖时的瞬间反应。

排名更新时,挑选几张「高光时刻」贴在榜上,当然会打码保护隐私。

要的就是让他们互相较劲。

莱克斯盯着屏幕上的草案,笑得像只偷到鸡的狐狸。

他太懂霓虹港的年轻人了。

他们宁愿硬撑着发抖,也受不了被人说成「怂包」。

即使花费星点反复挑战,也得把自己的名字往榜首挪一挪。

这排行榜的本质,就是用虚荣心和好胜心搭成一个笼子。

只要钻进来,就会心甘情愿地为他贡献一波又一波的惊吓值。

甚至还可以搞一个团体体验模式,例如五人一组,通过他们的表现再列个团体榜单。

但最重要的还是场景体验的真实度。

梦魇系统和现实没有任何区别的体验,所带来的刺激靠药物无法比拟。

那种身临其境的惊悚感,哪怕知晓这都是假的,还是会感到全身战栗。

大脑可以理智地告诉自己,这只是一场虚拟体验,那些血肉模糊的怪物、耳边回荡的低语……统统都是假的。

但身体却会背叛理智,让心跳不受控制地加速。

这就是梦魇系统的最恐怖的地方。

它生成的场景真实到能够绕过逻辑思考,直接刺激最原始的本能。

就像站在悬崖边,即使护栏坚固可靠,向下望去时膝盖仍会发软。

理智在生存本能面前,脆弱得不堪一击。

但在体验结束,挑战者安全回归现实后,那种劫后余生的虚脱感,反而会让他们感受到强烈的喜悦和刺激。

这种感觉,或许会让人上瘾。

肾上腺素飙升、多巴胺反扑、内啡肽镇痛……这种从极端紧张到突然放松的过程,如同坐过山车。

将草稿内容不断完善,随后他点开区域网论坛,将草拟的内容保存下来。

接下来,他准备继续接待几波游客,然后等待口碑发酵。

只要体验过的玩家回去跟朋友讲述自己的遭遇,就会有越来越多的挑战者慕名而来。

到了那时,前期的热度,就算是点燃了。

除了客人,怕是连那些开同类场馆的竞争对手,都会忍不住派人来打探虚实,进行体验。

唯一的问题是,如何解释这项技术。

梦魇场景的真实度显然超越了现有的任何技术,他难以给出一个合理的解释。

但这个问题他根本不需要有任何回应。

这种神秘感,本身就是卖点之一。

次日,莱克斯给场馆制作了一块新的招牌,替换掉了原来的「幻梦」。

新招牌用蓝紫色霓虹灯管勾勒出「梦魇体验馆」五个字,字体边缘故意设计成锯齿状,像被什幺东西啃过一样。

他还在招牌下方加了行小字:勇者,敢于直面恐惧。

字里行间的挑衅意味,比之前的GG牌直白了十倍。

更换招牌的第二天,最早上门的是几个染着绿头发的少年,他们的胳膊上还带着地下搏击场留下的淤青。

大概率是被发布在论坛上的讨论话题吸引而来,也可能是被之前的三个玩家安利而来。

他们刚进门,就嚷嚷着:

「把你们最狠的场景开了,哥几个今天就想试试有没有吹嘘的那幺可怕。」

对于主动上门的客人,莱克斯自然是热情迎接,笑眯眯地给他们开了4号恐怖场景。

不到半小时,游戏室的大门就被打开,染发的少年脸色惨白地冲出来,其中一个还在走廊里吐了起来。

看了眼显示器上的惊吓值收益,莱克斯眉开眼笑。

梦魇体验馆的相关消息,在后续几天像长了翅膀一样在霓虹港的年轻人圈子里传开。

有人抱着不信邪的心态来挑战,结果被「镜中的我」场景吓得好几天不敢照镜子。

有人带着女朋友来装逼,最后反倒是女生把吓瘫的男生拖出了游戏室。

还有些小团体专门组团来刷排名,为了争夺榜首的位置,在论坛上和其他团队吵得不可开交,甚至约好线下一决高下,让莱克斯充当裁判,根据规则里的勇气值积分展开较量。

区域网论坛上,关于「梦魇体验馆」的帖子很快盖起了万层楼。

有人分析勇气值的计算规律,有人提供自己体验过程中的感想……但最热闹的还是高光时刻的内容。

上一页目录下一页

相关小说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