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虑到此时太空衣的效果有限,落点最多只能和加加林相差两千米的范围。
「教授,我决定了,我们要和苏俄人合作。」林登·詹森说道。
林燃听完后感慨,果然还是得航天啊。
也就航天领域会体现如此的国际合作精神。
冷战时期,加加林能成为全球偶像,能够在自由阵营攫取大量声望。
冷战结束后,也有国际空间站这样的国际合作项目。
「好,那幺就剩下最后一个问题了,合作还需要苏俄方面同意,他们需要尽可能的提供完整数据给我们。
从发射时间到发射过程中传感器收集的数据,他们提供的数据越完整,我们成功的可能性也就越高。」林燃说。
林登·詹森说:「这就交给我吧。
尼基塔会愿意合作的。
教授,你需要做的就是成功,以及成功。
最⊥新⊥小⊥说⊥在⊥⊥⊥首⊥发!
我再问一点,那就是我们有没有可能进行直播?
直播阿美利肯的月球救援,苏俄在无线电方面的技术落后于我们。
虽然在上面的是苏俄人,但是执行救援的是阿美利肯,全程直播的是阿美利肯电视台。」
显然,在民用科技上,即便是林登·詹森这样的非专业人士,也知道阿美利肯有着非常明显的优势。
林燃想了想:「我们只需要经过简单的调试完全能做到。
不过还是那句话时间不多了。
我们可以通过慢扫描电视技术,从月球表面实时传回画面。
不过唯一的问题就是画面可能不够清晰。
加上月球探测器的能源有限,视频设备的功耗和重量都有比较严格的要求。
这需要进行重新设计。
好消息是,我们的登月计划一直都包括了电视直播,所以我们有相对完整的解决方案。」
1962年,阿美利肯的电视星(Telstar)卫星首次实现了跨大西洋电视信号传输,证明了远距离视频传输的可行性。
1964年,美国的勘测者计划计划使用慢扫描电视(SSTV)技术,从月球表面传回了低解析度的黑白视频。
也就是说此时,单纯从技术角度来考虑的话,是具备电视直播基础。
NASA已经建设完整的深空网络和高增益天线则为画面传输提供了必要的技术基础。
苏俄也能做到。
只是一方面,苏俄要把人送上去,它留给其他设备的载重空间有限,未必有提供给视频设备的重量和空间。
另外一方面则是因为实时视频需要快速的数据解码、传输和地面解码技术,苏俄人在信号处理速度上不足以做到视频的实时播放。
以原时空中,苏俄人在1966年的月球9号传回的图像序列为例,它每帧传输耗时数秒,整体过程更像慢动作而非实时视频。
林燃说完后,林登·詹森振奋地挥舞了一下拳头,有这对比,他可不怕出什幺意外。
「教授,我只有一点要求,那就是在设计的过程中,一定要格外凸显燃料舱的阿美利肯国旗!
阿美利肯国旗要全程在直播镜头前。」林登·詹森说,「我这就去通过热线连接尼基塔。」
林燃点头道:「好,我也准备去着手开展工作。
另外詹森总统,我可能需要实时和科罗廖夫通话,随时沟通情况。」
林登·詹森点头:「我会给你临时安全许可,我待会就下一个总统令给你。」
众所周知,阿美利肯是律师治国的国家,各种条文层出不穷。
像这种敏感技术合作,别说和苏俄,《国家航空航天法》固然没有禁止太空合作,但是还有《国家安全行动备忘录285号》限制你和苏俄的合作,所有涉及到和苏俄合作都要被严格审查。
和盟友也是如此。
进入到70年代之后,因为外部压力,阿美利肯决定要向法兰西转让部分核武器技术,但因为有法律限制,当时的白宫没有把握能够绕开法律,所以他们采取的策略就是,总统签许可令,阿美利肯专家采用「负面指导」或「二十提问」的方法。
「二十提问」就是法兰西专家不断问阿美利肯专家问题,阿美利肯专家只能回答是或者不是,然后慢慢缩小范围,直到得到了他们想要的答案。
当时整个援助过程高度保密,未通知国会,直到八十年代末才由学者理察·乌尔曼在《外交政策》杂志的文章《隐秘的法兰西连接》曝光。
林登·詹森之所以答应的如此痛快,也是因为整个合作过程是苏俄提供数据给阿美利肯。
科罗廖夫在睡梦中被惊醒,他的秘书在外面等着,他仔细瞅了眼,外面不止一个人,一堆人在等着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