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速读谷

菜单

他表现出了对民权的支持,奥克斯在担任社论板块主编之后,他任命了社论板块自创立起第一位女性和第一位非裔阿美莉卡人加入编辑委员会。

总之他确实是个民权运动的积极践行者。

你知道,在内部对弗雷德最不加掩饰鄙夷的就是他了,去年因为弗雷德要在纽约时报上打GG,他不同意,而和特纳大吵了一架。

特纳是我们的执行主编。

总之奥克斯在民权和追求平等上有着超出常人的执着。」

林燃若有所思。

后来他特意去查了一下资料才知道,奥克斯确实在这方面相当之强硬。

1976年,纽约时报要在即将到来的驴党初选中支持谁作为纽约的参议员候选人,老板阿瑟支持丹尼尔,而奥克斯支持贝拉,阿瑟不同意但是允许他写一份反驳意见。

最终奥克斯以「给编辑的一封信」的形式发表在《纽约时报》社论版上,「给编辑的信」本质上是写给他自己的信,随后就离开了纽约时报。

这样的人讨厌弗雷德就跟白天要有太阳一样正常。

以奥克斯为窗,林燃清楚地意识到,在全美乃至全球自由阵营,这样的思潮正在暗流里汹涌澎湃,未来会成为他不可或缺的力量,来点燃这个世界。

这和他的预期一致。

闲聊过后是采访环节。

珍妮拿着事先准备好的台本,珍惜这次的专访机会。

林燃平时和她闲聊时会透露很多信息,包括NASA、白宫以及他个人,但这些信息是无法作为一个专访的形式呈现在报纸上。

珍妮甚至都不会把这些信息作为新闻刊登,偶尔也会先征得林燃的同意。

因此这次的专访,是在美苏联合登月后,纸质媒体对林燃的第一次专访,迭加哥廷根数学神迹,更加具有价值。

即便珍妮,从在哥廷根到回到纽约这段时间,做了充分的准备。

要把这次专访给做好。

身穿女式西装,和CBS上新闻女主播穿着没有两样的珍妮,和林燃握手后用非常标准的美式英语说到:「教授,接下来让我们正式进入这次的专访。」

林燃同样穿的很正式,这是对纽约时报的尊重,更是对珍妮的尊重:「好,开始吧。」

「教授,我们先从美苏联合登月开始聊起,」珍妮看着笔记本问道:「有媒体认为美苏联合登月是苏俄突袭式登月下,阿美莉卡不得不采取的应对手段,是因为NASA对于苏俄登月时间节点缺乏充分的预估导致的战略被动。

对于这种说法,你怎幺看?」

珍妮的提问非常客气。

要是换保守派媒体的话,这个问题就得变成,美苏联合登月就是NASA失误导致的。

「这样的说法有一定道理。

苏俄实际登月时间要比我们预判的早得多,我想苏俄内部有自己的战略考量,所以想要在牺牲成功率的前提下,提前登月时间点。

这点我不否认。

但我不认为这是NASA的失误,因为我从入职NASA之后一直强调的都是登月不是终点,登月充其量是人类探索宇宙的一次里程碑,这次里程碑是苏俄人先达到还是我们先达到,它并不会影响我们在航天领域最终会获得绝对领先地位的现实。

最终我们选择联合登月也是希望能够让人类第一次载人登月能够圆满成功。

这是华盛顿站在全人类的高度,摒弃了冷战的对抗思维,充分体现了白宫的人道主义精神,是对1948年联合国《世界人权宣言》第二十六条的践行。

促进了国际了解与友谊,支持了联合国的和平目标,推动了科学的共同进步。」

站在台下的纽约时报记者、管理层们,面面相觑后,内心都有相似的感慨:「不愧是教授,果然滴水不漏。」

林燃的滴水不漏在媒体界非常出名,因为无论是担任白宫航天事务特别助理还是后来的担任NASA局长,都经过有媒体参加的听证会。

过去林燃在听证会上的表现,让当时所有跑华盛顿新闻的记者们都感到震惊,毕竟大家在此之前从来没有见过这样引经据典、口若悬河的科学家。

林燃的表现被他们一致认为不亚于老牌政客或者资深律师。

纽约时报的工作人员有的没见过,但是也听说过。

这回算是见到了。

林燃的第一个回答就让纽约时报这些偏自由派立场的工作人员为之折服。

因为采访要保持安静,所以大家都只能轻轻作鼓掌状。

特纳(执行主编)低声和站在他旁边的奥克斯说到:「教授对于保守派媒体的指控又是给白宫戴高帽,又是援引《世界人权宣言》,甚至精确到了具体哪一条,体现出来的格局就不知道要高到哪里去。」

奥克斯一直都很钦佩林燃,当然也有不满,不满的地方在于林燃说要在NASA提供工作机会给少数族裔和女性,但目前还没有看到具体动作。

奥克斯觉得和自己比起来,林燃的动作太慢了,他才加入纽约时报一个月就引进了黑人和女性。

奥克斯点头:「是啊,终于明白为什幺白宫总统换了一茬又一茬,教授总是能屹立不倒,无论驴党还是象党,都对他青睐有加。

光是这接受采访时缜密的回答,换其他人来就是做不到。」

特纳补充道:「教授这样全球顶尖的数学家夸你,和一个普通的白宫官僚夸你这是完全不同的感受。

白宫官僚夸你,总统听到会觉得这是应该的,你就应该奉承我,因为你的职位来自于我。

而换教授,教授的奉承,总统听到会发自内心高兴,全世界最聪明的人都在夸奖我。

再说,如果我是总统,光是冲着能够隔三差五和全世界最聪明的人对话,也得把教授留在白宫啊。」

自从林燃证明费马猜想后,尽管他没有测智商,但每年出版的《金氏世界纪录》都把他列为「世界上最聪明的人」。

珍妮接着问道:「所以你会觉得美苏是能够维持和平的?

尽管苏俄一直在扩张自己的核武器,在舆论上形成对抗之势。」

林燃说:「我站在科学家的立场希望和平,我不希望看到人类自相残杀。

我觉得冷战要比热战好,但没有战争又要比冷战更好。

但这不是我所能决定的。」

林燃确实对于扭转冷战态势,停止冷战没有一丁点的想法。

毕竟如果真的不冷战,那华国将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

苏俄属于典型的遇硬则软遇软则硬。

所以像后世,冷战完全是邱吉尔为了英格兰利益一手打造的,铁幕是人为构造的概念,邱吉尔是英格兰有史以来最糟糕的一任首相,他把大英数百年来的积累毁于一旦。

类似这些后世的暴论,林燃不打算拿出来。

虽说冷战到目前为止已经捆绑太多人的利益,但他也怕自己的暴论引起不必要的蝴蝶效应。

站在科学家立场呼吁和平就很合适。

珍妮问:「教授,你有提到和平大于冷战,你觉得冷战会以什幺样的方式结束?」

林燃断言道:「技术奇点的出现,技术奇点出现后,双方的平衡将会被打破。

生产力将极大的丰富,人类能够制造的商品将会呈现一个爆炸式的增长。

同时从国家层面,人类将朝着一个整体方向发展,未来我想可能会有地球联盟这样的概念,由人工智慧来管理人类。

当然人工智慧管理人类只是我的一种美好愿望,实际上未来会变得更好还是变得更坏我无法判断。

也有可能是技术驱动,巨型企业统治的未来,普通人将被社会所边缘化。

上一页目录下一页

相关小说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