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申问道,「问题在于,N-2科罗廖夫同志生前无法解决该问题,我们也同样无法解决该问题,又如何保证钱能解决这个问题?」
格卢什科解释道:「我们未必要造N-2,我们需要的是一款能够把苏俄人送上月球的火箭,它只是叫N-2,它是不是N-1的改进款不重要。
它是采用N-1的技术框架,钱解决了多台发动机并联问题,还是说钱用了新的技术路线,这不重要。
最重要的一点在于,我们要把责任给丢出去。
就像我前面说的那样,克里姆林宫的压力越来越大,我们迟迟无法解决,我们也很明白我们无法解决这个问题。
那让钱来试着解决,克里姆林宫的压力由华国同志们来帮我们分担.」
米申读出了格卢什科没说完的后半句台词:这对我们来说是一件好事。
只有这才能足够打动一位资深的技术官僚。
很明显,米申和格卢什科这批苏俄航天局的技术官僚,面临的压力不是原时空所能比的。
原时空,尼基塔没搞定登月,苏俄人没能上月球,苏俄更没有拿回月壤在socialism阵营里到处嘚瑟。
登月的巨大功绩,即便现在尼基塔已经下去了,列昂尼德也无法忽视。
这条时间线,被彻底改变后,列昂纳德只会给苏俄航天局越来越大的压力。
格卢什科一方面真觉得钱会是一个好选择,另外一方面也确实觉得华国同志是个完美的甩锅对象。
至于对方如果真的能做到,那NASA有教授,我们苏俄航天局有钱的助阵,这一点都不丢面子好吧。
米申显然也想明白了这一茬,「我明白了,我会和克里姆林宫充分汇报我们的想法的。」
至于克里姆林宫为什幺会听,技术官僚们都这幺说,克里姆林宫难道会不懂吗?
华国方面会不会同意,他们则完全没有考虑过。
毕竟对华国而言,这可是难得的可以掌握苏俄火箭研发技术的机会。
哪怕这像格卢什科所说的那样,没有高精尖加工能力和材料制造工艺,就算有技术也没用。
但有比没有管用。
作为一个历史悠久、志在长远的国家,华国不会觉得这个没用。
攀枝花天气晴朗,这里哪怕冬天都有着充足的阳光,和燕京灰蒙蒙的天气截然不同。
51区在地图上甚至都找不到。
一栋不起眼的灰色建筑内,房间不大,却充满了庄严气息。
办公桌上堆放着大量文件和几本来自阿美利肯最新的科技杂志(翻译版)。
钱院长每次来这间办公室都感慨万千。
他来的很多。
几乎是眼睁睁看着这间办公室的军事类书籍慢慢消失,变成最新的科技杂志。
而科技杂志的边缘能看出明显经常翻阅的痕迹。
窗外只有鸟叫,其他声音一概没有。
整个51区就像是沉默的怪兽一样匍匐在西南腹地。
钱院长能看到对方手里拿着的信封上印着锤子与镰刀的图案,图案在昏黄的灯光下显得格外醒目。
对方皱起的眉头也充分展现出事情的非同小可。
「您找我?」
「钱院长,坐下说。
我有个重要的消息要告诉你。」
房间里一时安静下来,只有收音机的低鸣和窗外的微风声交织在一起。
「苏俄的柯西金同志即将来燕京拜访,同时他们还带了苏俄航天局的同志一起前来,莫斯科方面点名表示希望你能够出席,根据我们得到的消息,苏俄方面希望你来负责N-2火箭的研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