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速读谷

菜单

这在瓦连京看来,是两国关系从过去的对抗重新走向合作的绝佳契机。

华国难道不应该抓住吗?

结果居然钱不亲自出马,而是派出他们没听过的无名小卒。

作为苏俄排名靠前的技术官僚,瓦连京对此无法理解。

片刻寒暄后,抱着手写笔记和图纸走进会议室的王曦继,向眼前三人分别打了招呼。

坐在瓦连京一侧的翻译负责实时翻译,波克罗夫斯基自然是不需要翻译。

波克罗夫斯基率先开口,声音低沉,带着命令的口吻:

「王同志,我们此行是为了N1火箭。

科罗廖夫不在了,我们需要新的方向。

你的背景让我们感兴趣,好吧实际上我们并不认为你能够承担这样的重任,但钱强烈推荐了你。

与其说我们相信你,不如说是我们相信钱。

所以说说你的想法。」

王曦继相当淡定,激动的情绪早就随着这段时间的研究平静了下来,他有一种得之我幸失之我命的想法。

自己付出了努力,至于是否能通过这次面试,那就要全靠天意了。

「这是我的荣幸,N2的设计方案导致第一级有太多发动机,具体台数我不清楚,但我推测肯定超过了10台。

它推力惊人,但复杂性带来了隐患。我认为关键在于控制。」

格卢什科身体前倾,眼神中充满审视:「控制?我们用了30台发动机来保证推力冗余,但振动和同步问题确实头疼,你可以说说你的想法?」

30这个数字一出,钱院长内心倒吸了一口冷气,这幺多,不出问题才怪呢。

王曦继也同样如此,他深吸一口气,递上一张精心绘制的图纸:

「我的建议是让每台发动机的推力可调。

如果一台发动机失灵或效率下降,其他发动机能动态补偿,保持整体稳定。」

波克罗夫斯基皱眉,语气怀疑:「可调推力?这听起来不错,但以我们现有的技术,怎幺实现?」

王曦继指着图纸上的设计:「这是我的设计:优化燃气发生器循环,加装节流阀控制燃料流量。

通过调节燃烧速率,让推力可在80%到110%间调整。

这不需要颠覆现有设计,我想应该只需要在现有发动机上做增量改进。

不过具体的改进方式,还需要让我深入了解你们的火箭发动机才能继续完善。」

格卢什科眯起眼睛,仔细端详图纸,语气从质疑转为好奇:「节流阀,我们在小型发动机上试过类似方法,但NK-15的规模不同,你觉得我们现在的工艺能支持吗?」

王曦继点了点头:「我认为这是解决多引擎火箭发射唯一的方案。

结合苏俄的制造能力,比如精确的阀门加工和压力测试,完全可行。

其中的难点在于阀门的响应速度和耐压性,但这可以通过叠代解决。」

波克罗夫斯基敲着桌子,追问:「30台发动机,每台推力可调,协调怎幺办?控制系统会崩溃。」

王曦继早有准备,拿出另一张图纸:「所以我设计了分布式控制网络。

每台发动机配一个独立控制器,实时监测和调整推力,再通过中央单元统筹。

如果一个控制器故障,系统能重新分配负载。

这比集中式系统复杂,但更灵活可靠。

当然这需要华国半导体方面的配合,华国在半导体领域的技术毫无疑问比苏俄更加领先。

由华国负责生产控制器。」

格卢什科与波克罗夫斯基对视一眼,眼中闪过一丝惊讶,因为王曦继的想法非常的天马行空。

上一页目录下一页

相关小说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