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林教授,彭慧更不抱期望了,你指望一个交大人对复旦另眼相看吗?还是才毕业没几年的交大本科出身、名满天下从未遭受过挫折的年轻人。
彭慧最后问道:「所以校长,我看前沿科技中心应该也缺一位主管行政事务的副主任,您看我?」
金利点头道:「我看你就比较合适,我试试看。」
为什幺这又会答应?因为金利去交大也得有自己人,像副主任这种职位,新成立的机构,安排自己人不就很合适吗?
二来,林燃是主任,副主任经常和林燃打交道,安排自己人,间接拉近关系。
可以说算盘打的非常精了。
只是万方没想到,林燃早有安排,只能说机关算尽也没算到,林燃会安排自己的爹来接这个位置。
在简中网际网路上,对阿波罗科技的月球基地建设项目,关注度一开始达到一个峰值,此后慢慢下降,最近则文慢慢回升。
这和他们高调宣称的月球超导计算中心有关,但同时还是因为这是一个基建项目,基建项目是有实物的。
它是一个大型的基建项目,肉眼可见地在扩张。
在月球南极的沙克尔顿陨石坑边缘,永恒的阳光洒在已扩张至数平方公里的光伏阵列上。
这些阵列不是平铺的,而是垂直的,垂直阵列能够减少尘土积累,月尘问题可要比地球严重得多。
NASA找来的供应商采取的月球光伏发电方案是月球光伏车,太阳能板在车上,然后需要收集太阳能的时候,太阳能板就平铺,不需要的时候,就从平铺切换成垂直,避免月尘的堆积。
而华国采取的就直接是垂直,因为得益于投放成本低,所以华国可以牺牲一定的光电转化效率,用来获得更高的稳定性,更长的使用寿命。
这些硅基光伏组件是专门针对月球环境设计的,每一块面积约2平方米,效率在23%左右,由阿波罗科技的多次发射任务运来,总输出已达50MW,足够支撑整个基地的能源需求。
在沙克尔顿陨石坑的阴影区域里,这些光伏组件的占地面积扩张速度非常快。
阿波罗科技每次的发射任务,最多的就是这些光伏组件。
然后这些光伏组件,因为缺乏能源的缘故,所以一开始是需要太空人自己去搭建。
也就是说在过去几个月,都是韦旭航、钱飞和赵建国这些太空人亲手铺设:穿着太空衣,拖着组件,一块块固定在月壤支架上。
过程枯燥而危险,月尘静电吸附,组件容易滑落,而且要考虑到月球重力仅为地球1/6,让每一步都像在水里面行走。
从直播视角,就是太空人把人类造物铺设在月球表面,第一次看很新奇,之后就越来越没意思。
到达底部就会上升,因为你铺设的面积越来越大,视觉效果越来越直观。
华国人天然就喜欢这种种由的感觉。
加上这次和过去有所不同,因为光伏组件和配套供电设施的建设完成,这次是第一次机器人在月球作业。
此后,哪怕没有人类太空人在月球上,机器人也会自动作业,铺设光伏组件。
这是一款名为吴刚的六轮履带式机器人,重约300公斤,装备机械臂和雷射扫描仪,能自主导航并铺设光伏组件。
它使用最新的算法,基于SLAM技术,在月球地形上规划路径,避免坑洼和岩石。
能源来自小型锂硫电池,结合光伏自充,能连续工作72小时。
这次,是机器人第一次独立作业一一人类只需监控,
韦旭航站在控制舱的观察窗前,双手交叉胸前,显示屏上实时传输着机器人的视角:「这该死的月球打灰生涯终于要结束了。」
赵建国纠正道:「这不是打灰,这是铺光电板。」
韦旭航无语:「月球铺光电板和地球又不一样,月球铺这玩意有月尘,这和打灰有啥区别?随时太空衣上都沾有尘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