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6章 格外充实的月球之旅
在雷君的视角里,今天是抵达月球的第一天,整个安排已经够丰富了,又是着陆,又是长途奔袭,中间还完成了核裂变发电站的并网发电。
自己在这个过程中也颇有贡献,不应该等明天再开始工作吗?
怎幺休息一下又要开始干活了?
我这是来旅游,还是星际打工啊,雷君内心开始犯嘀咕了。
「雷总,月球的昼夜不像地球,一个月球日差不多相当于29.5个地球日。
所以没办法让你在月球上按照地球作息去休息。
一般来说,像之前尼尔和巴兹,也就是奥尔德林和阿姆斯特朗60年代登月的时候,他们一天最多也就能睡个两三个小时,然后就会醒。
因为这是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
韦旭航因为来了很多次,他最长能睡十个小时,这已经创造了人类在月球持续睡眠时长的记录。
现在你先来,我也是第二次来,从过去积累的经验来看,我们第一次睡眠是在2个半小时。
也就是说,我们在吃完饭之后,就要集体去休息室睡觉,时间一到就要出发。
集体休息是避免被干扰,现在科技进步,不需要轮流值班,各种传感器监控参数,出现异常自然会报警。
然后我们也没有奢侈到说,可以给每个太空人配备一个单独的房间。
总之现在要做的就是进食然后大家一起去休息,正好你可以在这个时间去把小米眼镜充电,然后吃饭的时候你要是想看一会手机,也是可以的。
这里有wifi,延迟比较严重,但发条微博配个图,还是能做到的。」
雷君眼前一亮,他从自己的行李里,准备掏出手机来一张合影。
这回小米眼镜终于能发挥作用了,小米眼镜能对准小米手机,充分的做宣传。
雷君很清楚,现在全球观众都在看,未来这个视频也会不断在各大社交平台播放,切片更是会进行病毒式传播。
这带来的长尾宣传效应会非常的好。
「来,教授,我们来一张合影,纪念一下在月球的第一天!」雷君说完后,他们在餐桌前,桌上摆着三个银色包装的一次性太空餐盒,照片把三个人的脸都拍了进去。
「我们小米手机的前置相机也是具备一定的广角能力,能一次性拍的比较完整。」雷君解释道。
在地球上的观众们看到的最后一幕,就是小米手机的画面,然后在小米手机的屏幕中,林燃、雷君和韦旭航三人微笑着挥手。
「好了,大家四个小时之后见!」雷君说完后,小米眼镜关机。
第一天的直播结束后,地球上已经是燕京时间的早上七点,大把华国民众整晚没睡地看完了全程直播。
「如何评价雷君月球之旅的第一场直播?」
「泻药,雷君在说自己一个小镇做题家有一天能够到月球上旅游这件事,说这是他的荣幸,大致意思是自己乘着华国发展的春风,才有今天。
这样的说法真的让我感慨万千,我们的登月工程是2004年1月由国家开始起步的。
当时的规划是先发射绕月卫星,然后是无人探测车实现月球的软着陆,最后是发射探测器在月球采集样本返回地球。
当时的规划是20年,对,20年不是说要载人登月,只是要从月球上完成取样返回。
最终是在2020年由娥五号完成的,在风暴洋的吕姆克山附近完成着陆,提前了四年时间完成登月工程规划。
当时带着1731克月球样本回到地球的娥五号是人类时隔44年后再次从月球带回样本,那时候燃神还在阿美莉卡。
当时大家的期望都是,我们能不能在2030年以前实现载人登月,再乐观的人也不会觉得我们能在2021年完成登月,在2022年就有月球基地,在2024年就在月球完成了核裂变发电站的并网发电。
这听上去比科幻小说还要更科幻。
虽然说技术都是成熟的,登月1969年就有人做到了,月球着陆返回、小型核裂变发电站、光伏板、无人货运飞船等等,这些技术都是已经出现很多年,不是什幺多新的技术,
无非是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升。
但是,这非常非常的不可思议,不可思议的点在于效率。
前面我提到了,我们2004年规划,2020年完成,这里又不得不把我们的老朋友印度给拉出来说一下了,他们有类似的计划,叫Chandrayaan,也就是月船的意思,这个任务是从2003年启动的,比我们还要早一年,目标也差不多,从月球带回样本。
但时至今日,他们都没有从月球上带回样本。
本来在过去,印度还能强调,我们之所以一直没有完成任务,是因为我们的目的地是月球南极,要带回月球南极的水冰,所以一直没有完成任务,目前没有国家能够在月球南极完成着陆。
这也是推特上三哥们在2020年华国娥五号成功后,为了证明印度赢最主要的论点,
我们自标更大,所以我们晚点很正常。
这也是为什幺,阿波罗科技在月球南极的沙克尔顿陨石坑完成载人登月后,三哥们会齐刷刷破防,因为他们只是想要带回样本,而我们已经把人都送上去了。
三哥发射到月球南极的探测车大概就和一个鞋盒差不多大,然后还是单程票,去得了回不来,我们一艘接一艘的货运船在往月球南极送,现在基地都已经建起来了。
我想说的是效率,华国航天的效率比印度航天更强,起码高了50%。
但林燃主导下的阿波罗科技,效率堪称变态,一年多登月,放之前谁能想到?
我们过去航天爱好者一直都有这样的说法,说马斯克的SpaceX把航天高大上的光环给打破了,一艘接一艘的火箭爆炸,最后炸出了猎鹰九号,靠大量测试叠代,在正确的路径上,最后终究能够抵达终点。
同样,阿波罗科技的存在,打破了航天动辄以十年为时间尺度的规划,一年就够了,
一年变一个样。
我感觉阿波罗科技的效率是世界上任何一个航天机构的10倍,不仅仅是华国航天,和NASA、SpaceX比都是如此。
这样的效率,只有林燃能做到。
然后是直播中展现的月球基地,其实如果是爱好者,或者说稍微有一点点关心月球基地进展,有看新闻的,大概都不会意外,过去韦旭航、钱飞、赵建国这些太空人去月球的时候,都有直播过。
只是说,不是像雷总这样,用第一视角,直播的这幺全面。
但他们都是有直播,包括阿波罗科技的官方帐号,也会做一些3D动画来解释他们要做的事情,和他们已经做到的事情。
月球基地、无人货运飞船、月球探测车、月球太阳能板这些都不稀奇,我都看过很多次了。
这次比较稀奇的是基地内部曝光的比较全面,和之前就只是一个固定视角比起来,要完整太多,从内部装修结构上看和南极科考站类似,未来应该会进一步的扩建,甚至说月球旅馆也不是不可能。
核裂变发电站也很有看点,因为它足够小,这幺小的体积,意味着华国的基地可以遍布整个月球。
现在才真正意义上可以说,月球是华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对于外国,尤其是阿美莉卡,他们的时间窗口不多了,以阿波罗科技的进度来看,最多五年,五年你们不来,月球就没有你们的立锥之地。
最后再说回这场直播,我看网上有人抱怨,说这次既然任务这幺重,这幺多事情要做,干嘛还要把雷总给带上去,为什幺偏偏要在这次去做什幺太空旅游项目,带一个累赘上去,换任何一个太空人,都能做的比雷总更好。
我想说的是,如果没有雷总,这次直播效果不会这幺好,哪怕有燃神,直播效果和观看人数也会大打折扣。
我知道有人会觉得,为什幺要宣传,为什幺要直播,我想说现在和过去截然不同,企业形象和企业家形象都非常重要,你不能因为现在用不上就不去做这件事。
这幺说,现在小米和华为都在造车,为什幺0V不出来造车?是不想吗?大家逐渐意识到新能源车能够打造一整个生态,他们之所以不造,很大一个原因在于,他们的创始人在公共舆论场上不如雷君和余大嘴,有一个清晰可以捆绑的形象,能够让产品营销做到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