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速读谷

菜单

他们需要开发一种机制,能定向且非热平衡地将热能从物体内部转移到外部的低温热沉,即使两者之间存在复杂的温度梯度或隔热层,这样的热能转移也能发生。

这需要利用量子相干性来控制声子的运动方向,好吧,我不知道人类在下一个世纪能不能做到。

理论的桎梏,导致华国的星辰大海早晚会遇到这层瓶颈。

这就不是这个世纪能突破的技术。「

尤里倒也不惊讶对方对技术了解掌握这幺多,毕竟是做了三十多年航天类媒体的人,也算是业内人士,动辄和俄国航天局的大佬谈笑风生,懂这幺多太正常了。

扎克停顿片刻后继续说道:「你看过教授的播客节目吗?」

尤里摇了摇头。

扎克说道:「他在节目里说,人类迈向宇宙的难题在于算法和能源。

这没有说错,因为宇宙中没有空气,它是真空,在真空中不存在空气阻力,脱离天体引力后就可以靠初始速度一路往深空飞。

如果配合精准的算法,甚至能够利用星体的引力弹弓前进。

NASA在1977年发射的旅行者一号时至今日仍然在运行,它运行已经快要五十年了,已经飞行了超过250亿公里。

因为理论上,一旦加速完成,我们只需要极少的能量用于姿态控制和科学仪器的运行。

真空为深空探索带来了效率和永恒性。

宇宙中没有空气,这是造物主的恩赐,在太空中航行,问题只有时间。

但同样,宇宙中没有空气,这也是造物主的诅咒,这意味着人类不解决散热问题之前,真空的特性意味着热量传递只剩下辐射这一条低效的路径。

在地球上,我们通过对流和传导高效散热,但在真空里,这些都失效了。

我们追求高密度计算,但每一个电晶体工作都会产生热量。

如果热量不能散去,晶片就会过热降频甚至熔毁。

散热问题,成为了计算密度和算力上限的物理瓶颈。

高效的深空探索需要核能这样的高功率能源。

这些能源系统产生的巨大热量,若无法在真空环境中高效辐射出去,就会反过来限制能源系统的功率输出。

人类不解决散热问题之前,永远都无法利用地球的有限资源撬动宇宙中的无限资源。」

尤里反问道:「那如果华国解决了这个问题呢?」

这回轮到扎克说不可能了:「不可能,绝对不可能!这不是人能够搞定的。

他们首先需要搞定理论基础,搞出能不遵守傅立叶定律转移热能的量子力学理论机制来。

就算教授真的无所不能,他搞定了理论基础。

然后他们需要研发出能够引导声子流动的拓扑绝缘体材料。

到这里还没有完,下一步是创造能够主动开关或放大热流的纳米器件,实现对热流的精确、电子般的控制。

最后一步才是工业化,将纳米器件放大,开发出可附着在大型设备表面的量子声子薄膜,实现高效、定向的热量泵出。

上一页目录下一页

相关小说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