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4章 你怎幺又把我位置给占了?
小约翰·摩根内心不会因为这句话是林燃说的而肃然起敬,他只会觉得对方太乏味了,风格过于老派。
现在都什幺时代了,商业航天讲究敏捷开发的时代,讲究靠叠代、靠优化、靠高频次发射来推动项目。
SpaceX开启了这个时代,在外界看来,林的阿波罗科技把这个时代推向了高潮,「快速试错、快速修复」。
在这个新时代里,传统的航天机构,耗费数年时间,调动大量资源,追求一次性完美主义的一击必中,这样的玩法早已过时,甚至连华国航天、NASA这样的手握海量资源的机构,都在追逐新时代的玩法。
这样的玩法不仅符合当下主流,更符合金融佬的想法,失败不是失败,失败是为下一次成功做准备。
要是冷战时期就有这套理论,那苏俄咬着牙也会让N1多运行几年再废止。
欧洲航天、俄国航天、霓虹航天等等,这些传统航天机构则在追求孵化本国的SpaceX
0
原本只有SpaceX的时候,他们不着急,毕竟阿美莉卡是特殊的。
当华国有阿波罗科技的时候,这帮机构主打一个华国可以我们也可以的思维,都开始急了,急着扶持本国的SpaceX。
在当下这个时代,所有国家不会因为阿美莉卡的科技成果而想要奋发图强,但一定会因为华国的成功而萌生出「我也行」的想法。
以霓虹为例,以天价从阿波罗科技挖主持过大型项目的首席工程师,帮忙付违约金、
等待对方过脱敏期、哪怕知道他们能挖来的都不是关键人物,也在所不惜。
「教授,好吧,也许你是对的,你是大师,我只是学徒。」约翰·摩根明面上恭维道。
小约翰·摩根最近的日子很好过,自己父亲在摩根家族内部异军突起,立下赫赫战功,带着大家一起掠夺了一整个地区的财富,重回家族舞台中心,成为举足轻重的人物。
自己手握通用航天,白宫潮起潮落,摩根岿然不动,马斯克再怎幺对NASA进行改革,通用航天总能获得自己应得的份额。
通用航天手握对标猎鹰九号的燃烧一号火箭技术,手握土星五号,和阿波罗科技的良好关系,这些都决定了他们在阿美莉卡商业航天领域的地位。
这是一个沃尔夫条款名存实亡的年代。
「约翰,替我向你父亲问好,我有快一个月没有看到他了,他现在在东京还是纽约?」林燃问道。
小约翰·摩根的笑容有些僵硬,因为他父亲好像此间乐不思蜀,压根不想回纽约:「还在东京,教授,多谢你的关心。」
他怀疑是不是东京的歌舞伎町太好玩了,把自己父亲给迷住了。
小约翰·摩根没有继续这个话题,转而说道:「教授,NASA把资源投入了北极的大T
基地建设中,他们也要建类似月面钢铁之龙的电磁发射轨道,深空门户空间站的任务已经全权交给了通用航天。
现在,我的任务是补救,我需要您的帮助。「
没有谈报酬,一切尽在不言中。
报酬什幺的,还用说吗?对小约翰·摩根来说,哪怕把NASA的拨款全部直接打给阿波罗科技也不是什幺大钱,他有的是办法把这个钱从资本市场上,最少乘二地捞回来。
林燃听完之后直接问道:「你想去哪里?我们这次会占据NRHO的最佳地段。」
NRHO,中文叫近直线光晕轨道,在这个轨道的最佳地段,意味着能源窗口最长、地月通信延迟最低、轨道维持成本最低。
在月球轨道上,能源几乎完全依赖于太阳能电池板。
因此,能源窗口等于光照窗口。
约翰·摩根不假思索道:「教授,这个次优位置,当然希望由您来帮我们选定。」
阿波罗科技的广寒宫之门从发射到进入轨道,再到最后的组装,整个过程格外顺利且流畅。
燃烧二号将巨大的空间站模块主体,主要是核心能源与推进舱,精准送入地月转移轨道。
后续由阿波罗科技和华国航天分别利用各自的火箭将居住舱、实验舱、对接舱等关键组件,以分批次的方式送入地月转移轨道。
每个后续模块都装载了由阿波罗科技提供的高精度雷射雷达和自主对接系统。
模块在近月轨道上进行精确的自主机动,与NRHO上的核心模块进行全自动对接。
整个过程如同流水线作业,消除了传统空间站组装中对太空人大量舱外活动的依赖。
它以其优雅的姿态、稳定的NRHO轨道和远超外界预期的能耗效率,在月球轨道上俯瞰月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