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湛更没想过,因为本质上,他和中央国术馆不是一条路子。
中央国术馆是坚定的国民政府这一派。
他可不是!
收了擂。
众人也散了。
之后接连三日,都是一样,没什幺高手,但各派武林来了个遍,除了几大著名拳种,很多分支,一些陈湛都没听过的门派,也派弟子甚至馆主、门主亲自来讨教。
有八盘掌、支子腿、行拳、五虎炮、太祖拳、连环刀、指路枪、六合枪等。
说是讨教,其实就是求陈湛指点。
几天下来,名声在外。
陈湛这个武林盟主,居然靠着不吝武学,不敝帚自珍,「指点」出了声望。
京城乃至周边武林,都在传颂陈湛:
『陈盟主不仅武功高,还不嫌弃这手底下兄弟天赋差,武功烂,亲自指点」
被指点之人全都称其心胸磊落,待人真诚,而且点出的都在要点,受益匪浅。
没想到,声望的提升,居然靠这事。
反倒不是靠杀伐果断,武功横扫武林。
被指点出问题之人,乃至一些人身体练出点毛病,陈湛直接上手矫正,帮他修复损伤。
这些人都有十分的真诚。
练武的人,花花肠子少,特别是底层学徒,年轻的小拳师,更没什幺坏心思,一门心思的练功。
往往有些门派传承缺失,或是家传功法,家里长辈已经离世。
要不也不会练出岔子。
被陈湛这幺一指点,甚至有人拜服在地,当场跪地磕头。
场面一时,还有些.感动和尴尬。
虽然在意料之外,但陈湛很受用,他不是冷血无情的人,虽然杀起人来毫不留情,但那是对敌人,对自己人却比谁都好。
年龄上,陈湛比这些求教求学的小弟子大不了太多,但心态不同,经历的生死多了,自然成熟。
受人尊敬和感谢,会让他觉得很多事情,没白做。
三天时间,直接收下十五个没门派的良家子,这些人身上功夫也不多,都是家传的一点把式,只有一个自己琢磨着练出明劲。
名叫程少久。
陈湛稍微关注了一下此人,十九岁,虽然刚刚入门,但从小便自己琢磨着练,又缺衣少食,还能入明劲,可以算天才了。
很有培养价值。
另外十四个,年龄也差不多,最大的二十二岁,最小的十六岁,二十二岁没练出功夫,成就已经固定了,不可能进入宗师境。
但无所谓,陈湛收弟子不看天赋,只看心性。
他不是民国老一辈那种思想,传男不传女,真功夫一脉单传,宁可失传也不外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