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像黄月娘一样,她既然已经做好了陪之死去的觉悟,那幺劝解也好宽慰也好,对他们而言都是没什幺意义的。
现在最重要的是通过仙庄这条线,看看能不能查清楚那些隐藏在幕后的人究竟在做什幺—
游仙会之后便已是初夏,几场小雨落下,蝉鸣渐起。
此间,丰州的作物长势极好,于高处放眼望去,碧波如海。
壬午日,丰州玉阳县。
县令方中正与夫人、小妾,还有家中的几位婢女正等在门前,向着南方翘首而盼。
不多时,一辆马车便自南方缓缓而来,随后在城门前缓缓停驻,
紧接着,车帘被轻轻挑开。
方若瑶从车厢之中出来,望着自己的家人轻声开口:「爹爹,女儿回来了。」
方中正上前将其扶下:「回来就好,回来就好。」
「我听闻大兄前几日回来了,现在可还在家?」
「前几日又出去了,这小子,明明知道你要回来的。」
方若瑶浅浅一笑:「大兄公事繁忙,若瑶不怪他。」
方中正点了点头随后又道:「可有仙庄请你前去供奉—」
听到这句话,方若瑶睫毛轻颤,随后轻轻摇了摇头。
她们这一届的天书院弟子五年期限将近,背景雄厚的自然是要归家,背景不怎幺样的就会选择去仙庄当供奉。
只是就算当供奉也是要看境界的,方若瑶入院五载,至今也不过微照上境,并未收到什幺请帖。
她从马车上下来,忍不住看向了城门前的方向。
当初就是从此处,她与那人一道离开了玉阳,前往了盛京的,如今不过五载,一切都已经物是人非。
见到女儿摇头,方中正轻轻叹了口气:「这次回来要待几日?」
「三五日吧,月初便要回院,看看能不能加入掌事院,留作行走弟子。」
「做行走弟子也不错的,之前来过咱们家的那位裴仙子不也是行走弟子,地位也是极高的。」
方若瑶是能够听出这句话不过一句宽慰,但还是轻轻点头,随后跟着家人一起入了城。
而城中的变化,却是让他感到惊讶的。
城边那些破旧的土坏房此时已经不见,换成了整齐利落的青砖屋子,房屋之间的土路也被铺就了青石板。
而在城心的位置,还有一座巨大的建筑,挂着学堂二字的门匾。
最显眼的是,街上人再没那幺骨瘦如柴,甚至还出现了几个胖墩墩孩子。
静静地看了半响,方若瑶随父亲回了县府。
还没进门,她就看到了府门前排了长长的队,而等走到前堂的时候,她则看到师爷正在堂前端坐,依次接见着这些百姓。
走一个来一个,师爷手中笔耕不辍,落墨纷纷。
「这是在做什幺?」
方若瑶有些茫然地看向父亲。
方中正见状停步:「前几日丰州府来了信函,说是要整理关于附近仙庄近八年来所有的消息,
另外还要排查一些与仙庄有过接触的人,具体为何我也不知。」
「是否跟税奉有关?」
「提到仙庄,那必然是和税奉有关的,只是丰州府下令要问的问题着实有些奇怪,为父也有些闹不明白。」
方中正喃喃一声,有些授不清头绪。
不过接到信函的不只是他们玉阳县,前几日他去参加同僚间的聚会,听别人说其他县也都是这样。
但让所有人都感到不解的是,信函中叫他们调查的并非是那些还在的仙庄,反而是那些早就已经搬离的仙庄。
他回过神,随后带着女儿去了府衙后面的府邸。
牛师爷则继续根据百姓的口述,落笔不断,带着一种班味十足的死感,事无巨细地将其写成了文卷。
此事一连持续了两个整日,直到第二日黄昏时分才结束。
而到第三日的清晨,朝霞于天际喷薄而出之际,玉阳县官道之上,又一辆马车向着此处而来。